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孩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的话,自己的小孩不听话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找孩子谈谈心,问问他想要什么,再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告诉他父母的期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要看孩子多大了,如果孩子能辨别是非,那应该从正面教育,正确的引导,从小树立三观,如果孩子不懂事还小,还需要耐心的哄哄,实在没耐心了就安慰自己孩子是亲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在幼儿期、儿童期和少年期都会有一个叛逆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多一份耐心,教育孩子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具体如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不听话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严加管教,正所谓不打不成器。
那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这样的管教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其实,鲁迅先生早在《海上的儿童》一文里就回答过这个问题,写道:
“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这个观点正好跟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的观点一致,简·尼尔森表示:这样的教育方式只是暂时“赢了”孩子,而并没有“赢得”孩子。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简·尼尔森博士这样解释: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
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价值。
为什么说“赢得”孩子更重要呢?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来说你赢了孩子,那就说明孩子是一个失败者。这种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顺从。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长远来看,自然“赢得”孩子的管教方式更好。不过,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人生技能。
简·尼尔森博士推荐“”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第1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第2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第3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第4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要注意的是,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4个步骤的根本,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比如,孩子放学回到家告诉你,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Ta。一般来说,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你肯定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然后用一种指责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可想而知,这样的沟通方式,孩子肯定是不愿意继续下去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步,表示理解。你可以用一种友善的语气跟孩子说:“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你一定感觉很丢脸吧?”孩子一般会做出回应,肯定你的理解。
这时你可以接着说:“我记得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这是第2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孩子会对你的话题产生兴趣,或者Ta会跟着说:“真的?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老师就批评我,我当然认为这很不公平。”
这个时候你可以省略第3步,直接到第4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比如你可以说:“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你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
孩子回答:“那我以后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然后,你可以顺着孩子的话说:“这是个好主意哦。”
这样一来,家长既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免得再惹老师生气和批评。一旦家长采用了鼓励的方法,孩子就会感觉到亲近和信任,不再是疏远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
为了更好的“赢得”孩子,简·尼尔森博士建议家长要注意几个细节:
一、记住,你的言行背后的感觉,要比你的言行本身更重要。
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最能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跟孩子说话,羞辱或指责的语气千万慎用,因为这不仅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基本原则,还会把本来的“逻辑后果”(或解决办法)变成无法达到长期积极效果的惩罚。
如果孩子把牛奶洒到了地板上,家长就可以和善而坚定地说:“哎呦,你该怎么办?”来引起孩子的注意,想出解决办法。
如果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呢,马上清理干净。从现在开始让我倒牛奶,因为看来你倒不好。”这样,就把解决问题变成了惩罚。
注意,问孩子该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告诉孩子怎么做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叛,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则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雷克萨斯es哪款车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