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话你如何理解?
贤明,不为,这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话你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话你如何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头几天的国庆节,看了国庆70周年阅兵后,有一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的崇高之感,更有一种伟大母亲、母亲伟大的自豪之感。今天,尤其是今天,看到“使民不为盗”几个字,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真的,要“使民不为盗”,唯有发展经济,壮大经济,让老百姓吃饱肚子,穿暖衣服,提升文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社会平安,保证“使民不为盗”。
对于这一点,我有切身的感受。我出生于南方农村,七0年代生人,我虽然没过过六0年代的苦日子,没有像我们的父母辈一样,吃过树皮、米糠、观音土,但饿肚子的感觉是经常有的。而那时的人,都很饿,饿了做什么?偷嘛。那时,农村也吃食堂,很多人家里没吃,饿了,只好到生产队的食堂去偷剩菜,怕偷公家的,就到有吃的人家去偷。那个时候村里有下乡知识青年,那些人来农村,做点农活没大问题,但饿起来就控制不住自己,他们饿得慌的时候,就到附近老百姓家里偷蔬菜,有的还偷鸡,偷狗,杀了吃,有些老百姓自己都舍不得吃,还被偷,眼泪直流,咒骂连天。这是我看过的事情,因此我对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物质成就,和祖国的强大,不受人欺凌,是真正感受很深的,所以,观看国庆70周年阅兵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是由老子的这段话中的一句,结合今天的特殊感受,而产生的一些想法,虽然是闲话,但是我真切的感受,祖国强大,让每一个人都没了饥饿,就能做到老子所谓“使民不为盗”。
回到正题。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三章中的内容,其文说:“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所谓尚贤,就是推崇贤明,标榜贤明,爱好贤明。爱好贤明,也即爱好贤“名”,人就要一个贤明的名声,人们为名争,所以产生争执。而民间如果不尚贤,不以贤为好名声,那么大家就不会为起争论,起争端,起争执,民风就会败坏,人与人之间就会不愉快,从而使人们不团结,社会不和谐。
事实也是如此,争名,往往指导人心争乱了,把社会争浮了,把人情争没了。一个单位,要推选一名优秀工作者,尽管人人都说不求名,但是,在说完不求名之后,但有了这个但是,但是我是工作最努力的呀,我是加班最多的呀,我是最舍小家为大家的呀,虽然我不在乎这个优秀,但这个优秀是工作努力的证明,不会我给谁?大家争吵不休,一个单位就这样不和谐了。
社会上也莫不如此。有人总结出中国堕落文人的八大丑行,现转录如下:
一是在邪恶势力面前胆怯如鼠,在名利酒色面前凶猛如虎。鼓吹厚黑,迎合下流。
二是把文章当敲门砖,拿尊严换卖身契。结交豪门,游走衙门。
三是不讲道德,不要良知,见了金钱不要命,见了女人不要脸。
四是报水荒,放卫星。吹牛皮,瞎扯蛋。“文坛新秀”作假作秀,“著名诗人”莫名虚名。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男人女人大人小人,争吧争吧不是罪,只是乱了社会,乱了人心。
名能引起人的追逐,利则更会引起争执。有名就有利,所以争名。有利往往也会得名,于是逐利成风。
所以,老子奉劝人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意思是名位会引起人们的争执,财货会引起人们的贪念,因此,作为国家治理者,要想方设法,不过于标榜贤明,让老百姓不起争执之心;不珍惜昂贵的财利,让老百姓不起盗窃之心;不将可贪污的东西炫耀,老百姓的内心就不会被惑乱。
人心不乱,才能长治久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老夫子的一种理想世界观。就是人类精神文明到了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之间已经不再有贫富分化,在人们的眼中已经没有稀世珍宝之类的东西存在了,也就不会有烧伤抢杀的事情发生了,人们的心中不再有利益的念头,大家都处于一种和平共处的时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量道德天尊!
上一篇:怎样的同事关系才算是合得来的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