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孩子,自己的,家长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要把课改单纯的理解为某种简单的因果关系,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一系列复杂的生态效应。
必须得承认,在新课改试验中,我们积累了好多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课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更加凸显了“学本位”教育思想,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重视了学生综合素能的全面提升,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教育教学的形式、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等等。这些都是成功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宝贵经验。
中国教育不论怎样的变革,不论变成什么样的形式,最终都不能颠覆和放弃学生勤奋吃苦,教师敬业奉献的品质。这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所在。
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遵守教育的基本常识,简单朴素的教育就是好教育!
躬耕教育基层,根植校园之中,用心用情做教育,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也发表不同见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既是具体时代的,又是超越时代的。是二者的合体。
西塞罗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摆脱束缚,回归自我。
我觉得人其实摆脱不了束缚,但是人可以以正视束缚、又高于束缚的基本心态面对人生与世界。这种自我才更加实际。
如此,我觉得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心态与观念
个人对待世界的基本心态——正视又高于生活世界的基本心态。这需要塑造一个充实而高尚的心灵世界。
生活与社会观念:关爱、理解、包容他人——对于自己的要求严格一点,对于别人要求宽松一点;起码的公德与公民意识。
二、基本知识
在大学以前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素养储备。
大学的系统学科,在社会学科方面主要就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文学(包括语言文字);自然学科方面,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应用理科——工科。
要为以后的大学的系统学习做好理论储备,打好一个基本基础。
眼下中国在小学和中学的课程安排需要改动,主要是要舍弃那些大而无当的空话题、尤其是和社会基本脱节的政治话题,而为以后打下实际的基础。
无论以后干什么,这些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基本基础需要夯实。
三、技能训练
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自己照顾自己、可以独立处理家务;社会技能:交往与适应技能、应用技能。
真正的应用技能必须要有前面所说的基本的理论基础。应用技能在眼下可分为实际操作技能与理论研究技能。好的技能应该是和个人天赋、爱好、基础直接联系的。
眼下中国的教育最大败笔就是几个方面不明确。
具体来说,就是家庭与社会、学校对于学生基本心态教育比较失败。
对于学生的社会公德、公民意识教育失败,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几乎为零。
对于技能没有按照学生自己的天赋与爱好来选择,将理论考试当做实际技能来引导,造成极大误区与可笑的结果——知道但是不会操作。
你看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极度扩招,大量不能研究理论的人进入了“研究”阵营——这是对于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与误导。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研究人员,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坚实的知识储备、研究天赋、兴趣、坚持不懈的能力,一个真正想从事研究的人,个人与家庭必须要理性地认识这个孩子——看能不能搞,有没有搞出成果的可能。现在中国研究生极多,可能快占世界三分之一了,但是去掉研究生的外衣,有成果的有几个呢?每年打印论文,那么多大学周边的印刷店开组马力都忙不过来,但是学术论文有几篇实质的呢? 国家最终损失了人力资源,使得社会结构更加混乱与复杂。
四、体育。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另外。我觉得一个人在自然科学方面要出成果,可以没有多少社会阅历。但是要在社会学科方面真正搞出成果,必须要有深入与广泛的社会阅历,不然理论学习的再好,写出的论文与专著再多,都是脱离实际的,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即使文学都是如此。
现在的青年,最主要的问题就在这里,得到的生活与社会观念主要是书本与网络上的,而不是从实际生活中得到直接的体验,并参照书本予以领悟的,所以基本是虚的,看似知道很多,其实基本无用。
上一篇:如何在美国租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