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秦桧?
秦桧,岳飞,他的如何看待秦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桧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太过遥远,所有关于他的记载,其形象早已经固定,自古奸臣之典范,跪着就起不来那种。自《宋史·奸臣传》将其列入后,一直以来,学术界关于秦桧的评价争论不止。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大坏蛋,也没有人只有一面,大反派也不是一个人唯一的标签。
秦桧的一生饱经世故,不能单纯地用善和恶来评价。秦桧是“奸”臣不假,但笔者认为,他还没有达到“权臣”的地步,很多回答里言其权倾朝野,架空皇帝,那么这不仅是高看了秦桧,也看低了高宗。
秦桧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坏的流脓那种自带恶人光环的大反派,他的“奸”是说他骨子里带有的奸诈狡猾的个性和他不断从传统儒家道德规范向实用主义转变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手段。
作为一个经历了两宋变迁的朝廷官员,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下,其本身就带有一种复杂性,而对于秦桧,也应该分为两个阶段来分别考察。
秦桧入视前的人生理想与普通清贫学子一般无二,经济上的追求知识几亩两天求得温饱罢了,待到初登政坛,他也曾是心系江山社稷的忠臣。靖康元年,金兵攻打汴京,觊觎河朔三镇之时,多数官员意图割地求安,仅有三十六人坚决不肯割让土地,时任太学正的秦桧就是其中之一。
年轻时候的他抗金意志是十分坚定的,在汴京沦陷后,他仍敢于顶着金人的压力进状乞存赵氏,甚至因此被虏至北方,这也成为成就秦桧早年忠义之名的标志性事件。
如果秦桧北去之后,没多久就挂掉的话,他那赫赫有名的《乞存赵氏议状》必定能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一个贤良忠臣之名。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秦桧这个人在靖康之难时表现出来的血性和忠心与其在南宋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但实际上,早在其尚未发迹之处,他的性格中那种奸猾就已经表露出来了。
他在太学生时就“博记工文,善干鄙事”,可见秦桧实际上在政治上并不是一个幼稚的存在,他不像正统士大夫们一样,嫉恶如仇,刚直不阿,而是深知政治的阴暗面而敢于去做些见不得光的事。
即使在乞存赵氏时依然可以看出秦桧的精明谨慎之处。在他之前先有李若水坚决反对立异姓而身首异处,后有孙傅、张叔夜因拒不签字。秦桧面对这种稍有不慎就会立即死亡的局面写下议状,的确显现出了他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但另一方面,如果仔细分析议状内容则可以看出他的狡猾。
议状虽是在乞求存赵氏,但字里行间的意思却是在向粘罕说明他这么做不单单是为了宋朝的子民,更是为了金国的利益而着想,因此秦桧虽然被俘虏金国却也保住了性命。
秦桧的心形变化在其南归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他南归即向高宗提出了“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的战略方针,并首奏他起早的与挞懒求和书,开始了其力主求和的后半生。
而这样的政治主张,与其在金国的遭遇有关,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其为了迎合高宗攫取权力的政治选择。如果高宗是个彻底的主战派,那估计也轮不到秦桧来做宰相。我们只要设想一下,在建炎前面的四个年头里,从江北跑到江南,再跑到海上的宋高宗,他对金人的恐惧那是深入骨髓的。
同时,期间还发生了差点让他丧命的苗刘兵变,这个事件使得高宗对军镇武将大大加深了对武将的厌恶戒备心理。可以说从绍兴元年,在临安站稳脚跟后,铲除各地从义军发展起来的军镇,就是高宗致力于完成的事情。
要除掉军镇,那就势先要跟金人议和,所以相对南宋诸臣来说,秦桧有过在金国待过的经历,这对于高宗把握金国态势和心理是一个很好的帮手,扶持秦桧,压制主战派,压榨武将兵权,就成了高宗的政治方向。
而奸猾的秦桧,就是利用了高宗的这种需求,在政治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成为了高宗的助手,只是他第一次为相时,高宗面对朝中强大主战派的压力,以及秦桧明目张胆的“执党专权”行为感到不满,从而罢其相并表示“终复不用”。
等到绍兴八年,宋金进入战略相持之后,高宗终于有机会压住主战派后,秦桧再次登上相位,这一次,为了不再被人赶下去,他结党的水平提高了好几个段位,不断巩固自己的权力,经营自己的势力,开始党同伐异,真正走上了奸臣之路,而同时,凡是与高宗政治方向不一致的人,几乎都被他搞掉,他也利用这种“政治方针”不断地排除异己。
岳飞死得冤么?确实死得冤,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岳飞的行为,本身就已经属于潜在威胁皇权的存在。残酷的政治斗争,没有谁冤枉不冤枉,好人是玩不了政治的,也只有秦桧这种自私到极点的奸人,才能完好地存活下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桧果然是史上最奸,我们来看看历朝历代是怎么样评价他的:
脱脱: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②桧立久任之说,士淹滞失职,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③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④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
张浚:近与(秦桧)共事,始知其暗。
胡宏:今柄臣擅国,违天逆理,专事阿党,利惑君心,阻塞义理之路。而汲引庸妄,戕伐国本,以奉事仇敌,袭旧京败亡之道… …太上皇帝… …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振者也,而柄臣者乃敢欺天罔人,以大仇为大恩乎… …太母天下之母,其纵释乃惟金人之命,此中华之所大辱,臣子所不忍言者也,而柄臣者乃敢欺天罔人,以大辱为大恩乎… …今关河重地,悉为敌封;园陵暴露,不得瞻拜;宗族拘隔,不得相见;土地分裂,人民困苦,不得鸠集;冤恨之气,外薄四海,不得伸雪。而柄臣者方且施施然厚诬天下,自以为有大功乎?阁下受其知遇,何不恳恳为之言乎… …今阁下目睹忘仇灭理、北面向敌以苟晏安之事,犹偃然为天下师儒之首既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以正君心,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之典,又为之词云云,欺天罔人孰甚焉?是党其恶也。人皆谓阁下平生志行扫地尽矣… … 《春秋》之义,诛国贼者,必先诛其党… …阁下不及今翻然改图,必与之俱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