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孩子,父母,的人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回过头去,看看你们的长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是怎么样“养和育”你们自己的。
2)严父慈母,四世同堂,规矩做人。(中国正在某些方面西化,这是很危险的。远离“四世同堂”的后果,就是逐渐会被西化、分化成今天松散分裂的欧洲。李登辉就盼着中国能分裂成几十个小国,成为西方大国的附庸)
3)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宝贵、最独特的财富就是“孝”。所以中国人孝敬长辈,祭奠祖先。没有这个“孝”,中华文明就不会历经5000年不断而一直走到今天,甚至就会成为今天一盘散沙的欧洲。大一统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禾”。禾代表农耕文化;和代表和为贵;合代表天下合一。而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分”。分的本质就是绝对个人主义、私有制、就是分裂成一盘散沙,成为图谋不轨的人搞假民主制造动乱火中取栗的工具。今天的欧盟为什么如此羡慕中国,就是因为中国在2000年前出了个秦始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导他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做人要光明正大,不要做伤心害理的事,不做小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言传身教 父母做好自己 宝宝都是在模仿大人的行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语:11岁的孩子自私自利,爱吃独食,不愿分享,是谁的错?
有一次和朋友家庭聚餐,朋友点菜,她说:“娃儿们,给你们每人点两串羊肉串好不好?”
我当时心中诧异:明明6个人,为什么点4串?还特意说是为孩子点的,难道大人们不吃?
串儿上桌,她果然非常公平地给每个孩子发了2串。
宸哥接过串儿:“爸爸,这给你吃。”,他又拿起第二串:“妈妈,咱俩一人一半怎么样?”
另一位爸爸“哇”了一声,随即笑着对女儿说:“你看,宸哥儿都把羊肉串分给父母呢。”
正在埋头吃串儿的女孩,抬起头,瞪了一眼爸爸,面无表情地拿起另一串,递给了他。
爸爸原本大概只是想逗她,这下突然受宠若惊:“天啊,你真的给我吃吗?”女儿还是面无表情地点了一下头,之后这位父亲兴奋地挥舞着肉串,再三确认:“真的给我?那我吃咯!”
宸爸实在看不下去了:“你只要真诚地说声‘谢谢’,然后吃掉它就好啦!还需要说那么多?”
可最终,这位爸爸还是把羊肉串放回了女儿的盘子,我看见女孩狡黠地冲父亲笑了一下。
孩子的问题,追根究底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很多父母,将孩子视若珍宝,物质上一切以孩子为优先,却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教育,把孩子养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理直所壮接受一切优待,不懂体谅与分享。
儿童情商培养——感恩教育:感谢(Thanks)和给予(Give)
“结草衔环”,是感恩。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感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感恩。
“喝水不忘挖井人”,也是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对孩子来说,培养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别人的付出,也要学着去回馈,去给予。
儿童情商培养——感恩教育怎么做?如何让孩子常怀感恩之心?
1.用国学浸润滋养孩子的心灵
国学智慧可以养心。
比如《弟子规》,作为儿童启蒙读物,涉及“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科目,既包括德育修养,又包括智育修养。
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典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先进的伦理思想,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人。
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国学教育中有许多经典故事,能引起孩子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带给孩子的是礼仪、认知、气质的教育。
2.教会孩子表达:将“感谢的话”说出来
妈妈煮了宸哥爱吃的红烧肉,他说:“谢谢妈妈,这简直是人间美味。”
外婆给宸哥夹菜,他说:“谢谢外婆,你也多吃点。”
爸爸陪宸哥去打篮球,他说:“今天打球太过瘾了,谢谢爸爸。”
阿姨送给宸哥的生日礼物是一本书,他说:“谢谢阿姨,这本书我太喜欢了,正是我想要的。”
……
以前外婆常常好不意思地说:“都是一家人,这点小事谢什么?这么见外!”
我说:“你就坦然接受吧,感谢的话不应该藏在心里,就是要表达出来。”
一句感谢的话,不仅体现了孩子的感恩之心,更体现着孩子的家庭教养。
美国小学做过一项调查:调查者让六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每天坚持写下5个值得感谢的人或事物。两周后,这221个学生表现出对学校生活更高的满意度,生活的也更快乐。
那是因为,常常表达感谢的人,心中是充满爱的,他们对幸福的感知能力会更强。
上一篇:脑卒中怎么治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