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觉得重文抑武的结果会是什么?
武备,武将,赵匡胤你觉得重文抑武的结果会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觉得重文抑武的结果会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的重文抑武,指的是片面的重视文化带给时人的教化,强调言行举止的稳重端严,世风的淳朴嘉善,德行的布泽昭彰,而忽略武备带给这个社会的安定与稳固。
这句话最初反映的是宋朝故事。宋太祖赵匡胤本来是个马上皇帝,原为御林军统帅,在后周柴世宗的手下任职武将,一杆熟铜大棍罕有匹敌。后来柴荣驾崩,赵匡胤趁机讨旨出征,在陈桥驿被属下黄袍加身,成就了大宋江山的肇使开端。
登上皇位的赵匡胤却感觉拥兵自重的武将们虎视眈眈,几乎都瞄准了皇帝这个宝座。这让他寝食难安,坐卧不宁,后来干脆一条计策开释了诸多武将,这件事被后人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传檄至今。
所谓的轻武备,就是宋太祖传下来的制训。
虽然赵匡胤也有“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感喟,还是留下了武将不宜修备的治国传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甚至在靖康之年被掳走二圣,自毁长城,从此北宋一朝土崩瓦解,分崩离析。
后人据此得出了武备不修、国之必亡的训化,极力主张重修武具,防患于未然。
我们老祖宗从几千年的建制沿革朝代更迭的古训中得到启示:自古知兵非好战,后来治蜀要深思。引申为知兵者,并不一定非要打仗,劳民伤财自损国本,而还要加强武备御守,及时消灭一切来犯之敌。这就像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那句话: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者不可偏废。
若论及武备和统治的关系,当代的毛泽东才是最最聪明的一位领袖,是他首先在共产党人内部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也将武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
也正是由于充分认识到了枪杆子的作用,才使得中国革命少走了不少弯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最终胜利。
目今世界局势风起云涌动荡不安,假如真的没有强大的武备做基础底垫,只是一味的强调经济的发展,那必将产生极为可怕的严重后果,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世不再世,国将不国。
远的不说,近年的例子就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就被他人断了后路,亡国灭种,民不聊生。这还是在他们十分注重武力的前提下,不然的话,那简直就是摧枯拉朽,一击毙命。
深刻的历史性教训不容得我们不深思,也不容得我们放下武备的修缮齐全,只有充分的保护好我们自己,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自己。
所谓前车之鉴,来者可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民办二本院校在读生,家里让去当兵,应该如何抉择?有哪些好的建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