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死亡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生命,本质,物质死亡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死,即为生者让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死亡的本质是回归自然。灵魂出窍,成为了一具躯壳或一堆骨灰。留在世间的只有人们对他的回忆和无尽的哀思,一切都成为了过去。但有的人活着,没有存在感,有的人死了,却书写了历史,被后人铭记,名垂千古,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从物质不灭定律来说,死亡只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元素发生了分解,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所以说,死亡是自然规律,通过繁衍后代获得新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死亡的本质是空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读过的关于死亡方面的书中,莲花生大士的《西藏生死书》从非常特别的角度,对死亡进行了完美的描述。公元八世纪的莲花生大士,为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是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
在这本书里面,莲花生大士认为,死亡不仅作为一种客观的事实,还是一种解脱的方式。
也就是说,当人类的生命个体执著于生命的感官功能感受物质世界或某个精神理念,产生了强大的依赖,就会对这种依赖的贯性具有了延续性的渴望,从而对这种贯性的戛然而止产生极度的恐惧和痛苦。
莲花生大士在《西藏生死书》中进一步强调了死亡与生命的佛学内涵,即抛下这些执著,割断这些依赖,与那些过去的事物和已知的事物挥手告别。莲花生大士在《西藏生死书》中浓缩了一个美妙的佛理,那就是当生命就要结束,新生即将开始。
对于死亡,本质上去分析极易抽象化,但也无非能集成以下四个方面:
1、本质是死亡存在的根据。
2、死亡现象中不变的形态。
3 、死亡的根本性质。
4、哲学对死亡的诠释,即死亡形态区别于其它形态的基本特质。
原本,这是一个极富于学术性的话题,尤其是哲学性问题。中华民族不朽的文献《周易》,在天地时空万事万物的阴阳变化中,孕育出独特而伟大的中国文化,浑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几千年中国人的独特的生死观。
生命对死亡的禁忌,几乎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佛教的核心价值观是现世积善、以修来世,具有强烈的因果报应关系。佛教的价值观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极度吻合,因此佛学僧侣不远万里一路东来,刚一踏上神奇的东土,便迅速地融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中。
现实中,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佛径中的世俗人生如露似电,白驹过隙,一点都不过份。你我他,老中少,芸芸众生,其实生命的每一步都可能吻向死亡,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死相依,这就是死亡的本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死亡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我们这一次生命历程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生命轮回的开始。生命本是生生不息的,我们来自自然,终要回归自然,视死如归让我们顺其自然。我们有一天结束了这一次的人生旅程,分解成了其它的小分子,粒子,化成了风,化成了雾,化成了天上的彩虹。不论未来怎样,过好当下,做好自已,做一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以勃勃生机来应对万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吾以为,死亡的本质就是往生。
人活着就是一个态的存在,人死亡就是一个态的消失,但是,却就此完成转化,成为另一个态,开启另一个循环。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生生死死,演绎着多彩的世界。
惧怕死,其实就是惧怕失去。而当你知晓了死不是死而是往生之后,死已经不是那么可怕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死亡的本质就是肉体回归大自然,从大自然而来,最终回归大自然。出生以前,无穷无尽的时间,我们无知无觉;死亡以后,也是无穷无尽的时间,我们无知无觉。死亡,是苦难人生永恒的终极解脱,从此以后,不再有肉体的劳累疲倦和灵魂的痛苦烦恼,在无知无觉状态中……
上一篇:纳达尔拥有17个大满贯,你觉得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能超越费德勒的20个大满贯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