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一夫多妻制,为什么生育率还是不高?
死亡率,婴儿,生育率古代一夫多妻制,为什么生育率还是不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一夫多妻制,为什么生育率还是不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纠正一下,古人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在一男多女的情况下,生育率还是提不上去,最重要的原因就要从男人身上寻找了。
过去,凡娶得妻还纳得妾的人家,大多是养尊处优的,他们大多只注重山珍海味,不注意锻炼身体,难免身体孱弱,若是贤妻美妾,难免会房事过频,精子的存活率更会降低。那样,妻妾怀孕的机率当然就少,即使怀孕,胎儿也难保住。
一妻多妾,即使雨露均沾,也难免会有个别有野心的,为了争宠,就花样百出,下药,红花,麝香什么的等避孕药物,致流产的药物都可能暗中使用,故不孕流产甚至生产时一尸两命等都有可能发生。
再一个,就是那些女人们在怀孕后,过于娇养,又是补药,又是药膳的,将胎儿养的过大,而自己又不活动,也可能造成难产,以致于损身伤体,再难怀孕。
另外,医疗技术不发达,致使婴儿难以存活也是一种原因,但远远没有上面几种影响深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夫多妻?穷人没有娶几个妻子的,有钱人才能娶几个妻子,但富人毕竟是少数,并且富人家里,人丁不兴旺的也多,不是有一句古话,说的是发财不发人,发人不发财,再加上医疗水平相当落后,难产死的也占一定的比例,这就造成了出生率不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直至民国初,是允许一夫多妻制的,为什么生育率不高呢?追溯历史原因,主要有五:
一,纵观中国有文字记载的4500年历史,共发生过3971次内扰外患的战争。平均几年就发生一次战争,造成了青壮男丁缺失,繁殖配偶失衡严重,且人民颠沛流离难有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安居生育养育之机,其间时有瘟疫鼠疫发生,生存环境恶劣;
二,中国古代水利发展落后,水患发生频繁。2000年内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1300年间长江发生大的水患200次;
三,新生儿接生技术落后,全靠民间“隐婆”即接生婆一手包办,如遇难产,连产妇都只有坐以待毙,更无法保证婴儿存活;
四,中国古代疟灭婴幼孩童的另一重要祸源是天花。预防疫苗“牛痘”虽在1805年由英国传入中国,但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得以在民间广泛种植,婴幼儿才得以普及免疫天花;
五,医药水平落后,直到1944年抗生素开始进入中国以后,新生儿感染类疾病死亡率才得以有效降低和控制;
综上归结,由于长期多发战乱,生存环境恶劣,医疗水平落后,科技水平无法规避天灾肆虐等因素,实为中国古代生育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无论贫富之家,皆无法规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类不加干涉的自然生育水平其实古今差异不大,导致古代人口不多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生育率,更和一夫多妻没有任何关系。主要因素还是医疗卫生水平、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以及反映出的结果: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
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和营养水平与现在相差甚远,现代医学中一些不大的问题在古代很可能是致命问题。优生优育手段(包括孕前检查、孕期检查、剖腹产手术、助产手段等等)、孕产妇营养水平、婴幼儿免疫手段、婴幼儿营养水平等等都导致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是指婴儿出生后不满周岁死亡人数同出生人数的比率。一般以年度为计算单位,以千分比表示。在婴儿死亡率较高的地方,也有用百分比表示的。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居民健康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
现代社会中,各国的婴儿死亡率有很大差异,影响婴儿死亡率的因素其实主要就是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1986年全世界婴儿死亡率为82‰,发达国家为17‰,不发达国家为 92‰。
1949年以前,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非常高,约 200‰左右。建国后,1954年的婴儿死亡率降低为 138.5‰;1981年,婴儿死亡率已降到 34.68‰,2008年为14.9‰。这个水平和古代社会已经是天壤之别,但是和发达国家依然有巨大差距。(2004年美国婴儿死亡率为7‰;2000年日本婴儿死亡率为3.2‰)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各国婴幼儿死亡率示意图,可见,婴幼儿死亡率水平和经济水平是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八卦角度去回答,我记得好像在《拍案惊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庙宇,常有不孕的妇女到此拜佛求子,但庙里有个规定,求子的妇女必须在庙里单独过一夜,门外可以派人把守。岂不知庙里的和尚半夜从地道潜入妇女住的屋子,与妇女同床。
上一篇:普通定期、大额存单、保本理财、货币基金,作为大众客户该如何选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