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编辑在向自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思维吗?
我的,编辑,他的编辑在向自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思维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编辑在向自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思维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题目我得站起来说,第一我要说的是编辑工作会从纸媒离开大部分,纸媒会变成一个古典的形式。不是它不存在,而是比较像书法。还有些人会在角色上跟未来的知识传递关系越来越密切。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我这个年纪的人,所学过的所有东西,95%以上都从书的形式里来的,我知道的事都是从这里来的。对于我的儿子来说,显然他取得知识的来源,书本这个形式不到20%。
所以现代的编辑人或者出版人,应该问自己:现在人在哪里求知呢?他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我的工作本来是做有知识者和求知者的媒介,而媒介不是固定的,这个媒介不是一个闭锁的东西,不是说只能通过这个东西。任何这个世界上可以运用的东西都是我的工作,如果我们这样想就要弄清楚,百度也是出版业,微信也是出版业,有人提供内容有人在读。
这不都是吗?但为什么这个工作就被拿到编辑部做呢?如果编辑做的工作,以前很重要的,慢慢就不重要了。我跟百科全书的总编辑台北有一个讨论,他提了一个观点说:是什么东西让一部百科全书伟大呢?是因为有伟大的条目,他的意思是,每一个条目有他的要求,这个条目的选择,这个条目的长短都有一定的编辑思维。
在他比较百科全书跟普通图书的关系时,就长度来说,在百科全书里头林肯总统的条目可能有八页,克林顿总统的条目有四页,奥巴马这个条目可能只有两页,因为在历史上林肯非常重要,所以他就有这样的分量,沉淀了他的分量。奥巴马才开始,历史仍然未知,所以现在只能有这样,但是你回头看看维基百科,正好倒过来。林肯可能有两页、克林顿有四页,奥巴马有八页。越晚近的人资料公布的越多,资料就越丰富,但是这个条目的长短无法显示出这个条目的重要性,所以就此条件来说,编辑的工作和思考,对于这种平衡性是比较好的。
这个话有没有错?我觉得还好,也可能不全对。但是我觉得,你让我说说我的想法。二十年前,我当我在使用百科全书的时候,大英百科全书是我当时认识最好的百科全书。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要用百科全书时,大英百科全书极可能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已经不重要了没人用了。没人用的原因不是被维基百科打垮了,是被搜索引擎打垮了,因为没有人查百科全书,而是每个人都把问题放进搜索引擎,如果前几个答案里面有一个是维基百科他就点进去了。
所以大英百科全书不是不好,只是不相干了,跟现代的不相干。这是一个给编辑的重大的提醒。就是在新的求知行为里,如果说我的工作不是在搜索引擎的前三名,如果我不是在搜索引擎的旁边、前面,或者就是搜索引擎本身,我就跟世界不相干了。
这是更大、更严重的课题,这才是编辑人真正的假设。就是你要怎么想在世界的求知活动重去发现是你这么重要的角色,今天的求知活动离你而去,是因为你没有在他的求知活动的路上,这就是我们该做的工作,就是编辑的工作。
你要想象一个现代人能用智能手机做那么大量的事,做出那么多的知识。这个行为中有多少东西跟其真正的编辑背景有关,如果没有,那我们的价值也不高,或者说那个价值更高的编辑,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叫编辑。
所以这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得这样想,所以如果说在过去历史悠久贡献良多的编辑们,当他们面临一个新的学习情景,他能做什么思考,他要做什么准备,我觉得应该回去看看自己的想法。
想知道世界往哪里去,就回家去看看你的孩子,他们在做什么事,他做的事有没有你在做的相关的,如果没有,那我们就失去了跟现代的联系,这是我的重要提醒。
上一篇:TFboys五周年演唱会易烊千玺粉丝超过队长王俊凯,这是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