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代翰林的书法怎么样?
翰林院,翰林,书法清代翰林的书法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代翰林的书法怎么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讨论清代翰林书法,先看看清朝二百六十多年书法书风的变化,这一时期是中国书法中兴时期,帖学到乾隆年间达到极盛,而到清中期大量碑版贞石出土,碑学兴起,帖学衰落,从咸丰后至清末,碑学昌盛,同时还有与科举考试与朝廷书写公文相適应的阁馆体,这些都是影响翰林们各自书法特点的因素,翰林做为从进士中挑出的姣姣者,虽收入不高,但影响不小,并且,翰林院实际是高干的储备机构,几年翰林后多出任高官,后官至宰相级别的不在少数,现列举一些比较为人们熟知的翰林的书法作品,
刘墉,(即戏剧中的刘罗锅) ,乾隆16年进土,入翰林院,后官湖南巡抚.吏部尚书等,尽管乾隆独宠阁馆体,但刘书法不隨俗,由赵字入手,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自成一家,所书墨色厚重,体丰骨劲,盛名一时,作品多有代筆,他有三姬,皆能代筆乱真。
王文治,乾隆年间殿试第三,探花,任翰林院侍读等,书法出于董其昌,上溯米芾.李北海,因喜淡墨,与刘墉恰成对照,人称"淡墨探花",书法名气很大,
何绍基,道光16年进士,后入翰林院任编修等职,早期书法立足于"定武兰亭","争坐位碑"后致力于篆隶及北碑,用功极深,书法名声極大,交游广,应酬作品多,有时一曰写对联百幅,作品现存量大,约2千件。
戴熙,道光11年进士,第二年入翰林院,工诗书,善绘事,四王后山水画大家,被誉"四王后劲",书法亦可观,行书端正遒丽,雍容娴雅。
張之万,道光27年状元,(金榜现存故宫博物院),授翰林院修撰,后当过江苏巡抚,兵部尚书等职,道光一光绪四朝元老,政治军事经济均有成就,此外,绘画书法文章诗词楹联皆精,山水画与戴熙齐名,书精小楷,唐法晋韵,亨年87岁,是最長寿的状元,与張之洞是堂兄弟,二人同朝为相,(清无宰相职,惯称授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为拜相)。
張之洞,同治二年探花,入翰林院编修侍读等,晚清名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书法学苏轼,也擅米芾体,笔力遒劲,俊迈豪放,他向人私授″书诀"称:"即于两字求之,结体求丰,用笔求润。"
左宗棠,本是举人出身,隐于世,镇压太平军时被湖南巡抚聘请出山,崭露头角,后平叛陝甘动乱,支持洋务运动,成为重臣,但没有进士身份,耿耿于怀,在奉命督办新疆军务时,他以退为进,要求解除职务进京赶考,慈禧猜出他的心思,破格赐其进士出身,并授翰林院检讨一职,有了身份,左宗棠收复新疆,立下不世之功。书法崇碑版,篆隶行草兼擅,笔力雄健,风格豪迈,楹联作品流世较多。
钱沣,(钱南园),乾隆年间进士,翰林院编修等职,工楷书,学颜,欧,褚诸家,行书参米芾笔意,后人学颜书者往往以他为宗,颜体大家谭延闿就是学钱南园而卓然成家。
李鸿章,24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后成晚清重臣,如他自述"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遥″,他书法有欧颜遗风,最擅行楷。
曾国藩,曾能成半个圣人,不因天赋,而是靠后天努力,14岁起参加县试,七次都名落孙山,23岁起峰迴路转,中了秀才,27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后成晚清重臣,对清朝政冶,经济,军事,文化都有深远影响,
陆润庠,同治13年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后先后当过光绪,宣统老师,书法擅行楷,意近欧.虞(世南)笔法,阁馆气息较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藏来答】清代翰林的书法大多以碑学为根,快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因康熙、乾隆宣扬其学书的正统地位,喜好“董赵”,以“正宗”为本,在帖学之外,碑学另辟蹊径,悄然升起,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也至为重要。清初,在朱彝尊等一批学者影响下所出现的金石学研究及访碑的风气,也波及书法界,在金石搜访和发掘的刺激下,一时激起了很多书家对篆隶研究、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其中也不乏翰林书家。尤以何绍基、孙星衍、李瑞清、林则徐、俞樾、阮元为代表。
清 朱彝尊 七言联156cm×35cm×2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少聪慧绝人,书过眼即能复诵。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后罢官回乡,专事著述。通经史,能诗词古文。朱彝尊喜好金石之学,以善隶书著称,和王时敏、郑簠被誉为清初隶书三大家。院藏《清朱彝尊隶书七言联》金石趣味浓厚,取法《曹全碑》,用笔上取其流动飘逸、轻松舒展,结体上取其方扁端庄、从容典雅。
清 孙星衍 篆书八言联 135×24cm×2
孙星衍,字伯渊、渊如,阳湖县(今常州市区)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殿试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再升刑部郎中。后任道台、署理按察使等职,清廉有政声。嘉庆十六年(1811),他在任代山东布政使时称病请假回乡。生平钻研经史文学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精于金石碑版,工篆隶书,篆书颇具气象。院藏《清孙星衍篆书八言联》《孙星衍篆书七言联》精妙圆润,工稳遒劲。其书篆时毛笔剪去笔尖,以达到万毫平铺的效果,故篆字显得更瘦硬工整。
阮元 春华秋水七言联
翰林碑派代表书家尤以阮元影响至大。阮元高举“尊碑抑帖”的大旗,使碑学承接清初崛起之势,一路高歌猛进,迎来了创作的新高潮。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微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第一,授编修。逾年大考,高宗亲擢第一,超擢少詹事。召对,上喜曰:“不意联八旬外复得一人!”直南书房、愁勤殿,迁詹事。五十八年,督山东学政,任满,调浙江。历兵部、礼部、户部侍郎。特撰《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院藏《阮元隶书七言联》,宗法汉代隶书,朴拙遒劲,方圆兼备。
影响清代碑学领域巨大者,尚有何绍基。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好金石,精书法,初学颜鲁公,后吸取汉魏各碑,悬肘而书,心摹手追,逐成一家。绍基臂长似猿,故而晚号猿臂翁,作《猿臂翁诗》,写射箭同书法的运臂的共同之处,这是艰苦磨砺与触类旁通的感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