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山海经》里有些怪兽喜欢学婴儿叫?
山海经,婴儿,食人为什么《山海经》里有些怪兽喜欢学婴儿叫?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山海经》里有些怪兽喜欢学婴儿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山海经里学什么叫的都有,比如学伐木声音的猾㠢、有像人呻吟的长右、有像狗叫的狸力,有猪叫的鱄鱼以及各种稀奇古怪叫声的动物,当然山海经里也有很多不喜欢叫的动物。
说起来,学婴儿叫的异兽也没那么多,粗略不完全统计大概有蠪蚳、九尾狐、蛊雕、鮨鱼、狍鴞、窫窳,原文对它们的记述大概是这样。
蠪蚳: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蚳,食之不眯。
九尾狐: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鮨鱼: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水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蛊雕: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狍鴞: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
窫窳: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这几个异兽中,除了九尾狐、狍鴞和窫窳有比较生动的故事外,其他几个几乎都可以算是籍籍无名。九尾狐在山海经里其实也算籍籍无名,可是人家后来和大禹谈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人兽恋,生出了一整个夏朝,而窫窳因为它死而复生的故事太过离奇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至于狍鴞晋朝的玄学大佬说它就是大名鼎鼎为祸人间的饕餮。
比较有意思的是,其中五个都是要吃人的,所以有人就总结得出,山海经中婴儿叫基本上就等于吃人。
于是很多人就是分析,这些怪兽学婴儿叫,就是为了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达到它们吃人的目的,就像长得漂亮的女人都是红颜祸水和狐狸精一样。看起来精妙绝伦,横竖都能举出很多列子,比如什么妲己、褒姒、杨玉环之流,实际上戴着强烈的傲慢和偏见。
我觉得古人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用一根筋和直觉思考,我觉得这更像是道教育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白夜行》?
《白夜行》里因为一场凶杀案,桐原亮和雪穗走上了不同的人生。桐原亮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终于在警察十九年的追查中落下帷幕,原来当年那场凶杀案,凶手正是被害人还在念小学的儿子。
在我们印象里婴儿是天真淳朴无害的,他们是一张白纸,他们发出啼哭无非是饿了或者需要关怀,可是在山海经里紧跟在后的是食人两个字,立马就将这种淳朴和无害加上了恐怖的因素。
可能连我们自己都忘了,白纸才是最危险的——因为白色的纸能染上任何颜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山海经中,有很多小细节看似毫不起眼,深究起来却令人细思极恐,比如吃人的兽爱发出婴儿之音!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偶尔也聊些别的~
阳Sir最近就发现,在山海经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描述异兽“是食人”这个特征前面,一定会有“其音如婴儿“这个对它声音的特殊描述。
那么在“爱吃人”和“婴儿叫”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联系,让我们试着来一探真相:
一、青丘山的九尾狐真的吃人吗?
首先,搜索《山海经》全文,将“其音如婴儿“与”是食人”两个描述连用的段落有五处,分别是:
1.《山海经·东山二经》:“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蠪蛭
2.《山海经·北山经》:“少咸之山有兽焉,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窫窳
3.《山海经·北山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狍鸮
4.《山海经·南山经》:“滂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蛊雕
5.《山海经·中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犀渠
还有一处记载则为一字之差,描述是“其音如婴儿,能食人”;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和一个“能”字!而这个被特殊改动的对象,就是大家熟知的青丘山九尾狐!
九尾狐
关键点在于,一个“是食人”与“能食人”,其中可能就关乎着九尾狐作为瑞兽的声名。
先看第一段记载,出自《山海经·南山经》: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音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几乎大部分的注释中,都将这段话解释为:青丘山的九尾狐,“它能发出如婴儿一般的声音,能吃人,人吃了九尾狐的肉就能不患蛊病(避开妖邪之气)”
然而,事实上在先秦乃至汉代,九尾狐一直是一种祯祥之物。它的出现意味着天下太平,子孙昌盛。
比如在大禹娶涂山氏女子的故事中,九尾狐便是智慧与善良的象征,嫁于大禹为妻,遂有涂山人歌曰: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
而在汉代画像石或画像砖上,九尾狐也经常与白兔、蟾蜍、金乌并列于西王母座前,属于四瑞之一。
画像石 九尾狐
显然,先秦乃至汉代,九尾狐的形象一直是正面的,而在宋代则开始将之前一直口碑尚好的九尾狐彻底妖魔化,这一起因来自宋代田况的《儒林公议》中:
他将宋真宗时期为人奸猾、善于媚主的陈彭年,比作九尾狐,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而之后明清时代的各种演义小说中,九尾狐以妲己害纣王失去天下的标准形象,彻底成为了魅惑害人的妖怪。
九尾之狐 魅惑苍生
如此,再回归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我们不禁疑惑,作为此时心目中的瑞兽——九尾狐,它真的是一只残暴爱吃人的怪兽吗?
当然不是!因为在《山海经》中,作者记述其他食人怪兽的时候,都说“是食人”,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它,是吃人的!
唯独在描述九尾狐的时候,用了“能食人”,所以阳Sir以为,这里的“食”字其实通“饲”,这种通假用法在一篇文章中也可见到。
比如“食马者不知其千里而食者”就是饲养喂养的意思。那么或许可以理解为九尾狐能够给人送来珍异的食物,而人在吃了这种食物之后就能够不中邪!
上一篇:珍妮巴斯称得到詹姆斯和签下奥尼尔的感觉很像,老詹能超越奥尼尔在湖人取得的成绩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