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戏子可以演皇帝吗?你怎么看?
皇帝,蟒袍,帝王古代戏子可以演皇帝吗?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戏子可以演皇帝吗?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扮演皇帝在当今演艺界一点儿也不稀奇,而且还有演员因为演皇帝特别棒,成了专业户,比如张铁林。老戏骨陈道明、唐国强等人饰演的皇帝,也让人引为经典,值得回味。那么在古代,演员也能演皇帝吗?
在古代,演员行当不受人待见,演员被称为戏子,被排在职业排行的末等,不仅地位极低,而且受歧视。古时演戏,要反映现实生活和民俗文化,诸如贩夫走卒、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都是模仿和表演的对象。
古时扮演皇帝的宽严度和朝代相关,比如《宋史·舆服志》就规定:戏子的生活服装“不得与贵者并丽”。《金史·舆服志》则规定:“倡优遇迎接、公筵承应,许暂服绘画之服。”
也就是说,演员在舞台上要装扮各种各样的人物,特别是皇帝级别的人物时,不能“照搬”生活里真正的服装,只能是生活服装的一种绘画性仿制品,即“戏服”。
我们再以元朝和清代为例,看一下对于演皇帝的态度对比,就可以知道这和时代有关。
元朝对于演皇帝这一角色的限制比较少,原因在于入主中原的蒙古族,还保留着大量原有氏族社会的迷信宗教和鬼神等传统,在等级界限方面,就不那么森严。
所以后人统计,帝王戏在元人杂剧剧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内容上有比较宽泛,比如有帝王情事,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项羽和虞姬之类的爆款,也有正史、野史、宫斗、君臣关系等,都有涉及。
而且这个时期的文人,在编剧描绘君主时,也不限于歌功颂德,还描绘大量昏君暴君,比如讲述汉元帝事迹的《汉宫秋》,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梧桐雨》等佳作。
而到了清代,则大有不同。《大清律例》中有一条为:
“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
看到没,不仅不能妆扮帝王后妃,连忠臣烈士先圣先贤也不行,这里的忠臣圣贤的代表人物就是关公。关公因为忠义,特别被皇家推崇,饰演关公时不能直呼姓名,要自称“关某”以避讳。
连圣贤都是如此,对演皇帝的限制就更多。不过后来,这些严苛的禁令,由于皇家权贵本身对于戏曲的痴迷,对此法令逐渐执行不力,有些条例也就慢慢废弛了。
戏中皇帝虽然可以演,不过在演时也有忌讳,比如皇帝的戏服和扮相,和现实中皇帝穿着打扮是不同的。戏曲中帝王扮相的标配是:皇帽、玉带和蟒袍。以蟒袍为例,历史上真实的帝王不穿蟒袍。蟒袍主要用于皇帝赏赐,样式多为圆领、方襟、宽袖,袖下有摆,胸前没有方补,身上绣着各种蟒。蟒服最初只赏给地位高的太监,随后也赐予内阁大臣,赏赐宽泛后,其神秘性也逐渐消失,戏班子也就开始采用蟒袍来替代龙袍。
蟒袍和现实中皇帝所穿的龙袍,最大差别在纹饰上,蟒为四爪,龙为五爪。在戏曲中,还可根据角色年龄的不同选择深浅不一的黄色,一般年轻帝王穿浅黄色,年老的太皇则身着杏黄,也有的蟒袍用红色代替。戏子演皇帝戏时要格外谨慎小心,要是给皇帝演出,对君王的忌讳更要小心揣摩。所以扮演皇帝是如履薄冰,弄不好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比如清末的慈禧太后,她的禁忌就特别多。慈禧太后属相为羊,她忌讳听到“羊”字,偏巧她酷爱看戏,像京剧《牧羊图》、《苏武牧羊》等戏,涉嫌对羊这种牲畜的控制,是绝不能在宫里演的。
清朝同治年间,梆子名伶侯俊山就被召进宫,演出《玉堂春》这出戏,慈禧听得开心,吩咐李莲英演完之后要重赏演员。可戏文中有一句“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无还”,慈禧听后陡然色变,命令停止演出。本来要赏赐的金银宝贝,倾刻变为棒打,而且责令其不准再入宫演戏!此后,宫里再演这出戏,苏三的唱词改成了“我好比入网的鱼儿,有去无还”。
演员扮演皇帝或给皇家演出,要冒着如此大的风险,这可真算得上提着脑袋演戏呢!
和他们比起来,如今的艺人们可以在角色和演艺上有极大的追求和突破,真是幸福到天上去。(完)
我阅读,我认真答题,如果认同,请关注我。如果有交流和探讨,就更加欢迎呢!
上一篇:大家怎么看南昌一女子驾驶非法营运的残疾人三轮车接活被抓,竟当众脱掉衣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