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庸之恶”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阿伦,平庸,纳粹“平庸之恶”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平庸之恶”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么说呢,就像社会上有好人也有坏人一样。当坏人越多,正不压邪的时候,就出现了卖假货的淘汰了卖真货的,炒房的比干实业挣得还多,更有所谓的小鲜肉身价高过科学家。
为啥现在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了?生意难做,创业更难。说啥人家都不信任你了。还不是怕了,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有的人不是恶人,是盲从地做了恶人。比如大家都知道窦娥是冤屈的,可是当时那些村民,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她喊冤。以至于窦娥含冤而死。窦娥当时发的誓,都兑现了,当地大旱了三年。
窦娥的父亲回来之后就惩治那个诬陷窦娥的贪官,可是当地百姓却说窦娥不该说让当地大旱三年,老百姓受苦。窦娥的父亲却说,你们明知道窦娥冤屈,没有一个人出来为她伸张正义,你们做了盲从的附和,所以一点都不冤。这就是平庸之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平庸之恶的概念最早出自汉娜·阿伦特的著作《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其原文the banality of evil其实应该理解成“恶之平庸”。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针对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作为采访与记录者,阿伦特为这场审判留下了很多文字资料。在她的描述下,艾希曼是一个有着细长鼻子,略带鹰钩,眼睛不大,但是深,棱角分明的下巴,薄嘴唇的人,脸上挂着微笑,几乎透着善意。这样的人,欧美大街上到处可见。但他又不是普通人,他曾经作为纳粹高官参与屠杀犹太人。
“他(艾希曼)的空洞绝不等同于愚蠢。他骨子里既不充满仇恨也不癫狂,也没有无尽的嗜血欲,但更可怕的是,他体现了纳粹罪恶本身的无个性化性质——在一个封闭体制内、由病态的暴徒实施、目标旨在消灭受害者的人格个性。纳粹成功翻转了他头脑中的合法秩序,把谬误与恶意变成一个新式‘正义’的基础……传统的善成了一种诱惑,大多数德国人则迅速学习来抵制这种诱惑。在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里,艾希曼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在行凶作恶... ”
阿伦特认为“恶”并不像我们平时想象那样,极端而暴戾。在极权统治下,一个平庸而顺从的人,就可能是在作恶。这种顺从可能不是出于对极权的恐惧,而是对于环境的自然接受。即对于身边环境的影响不加反思就照单全收,认为事情就本来该这么运行,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罪恶的实施者中并不一定只有恶魔,还会有白痴和笨蛋。”
在原书之中,阿伦特虽然提出了这个观点,但是其实并没有花太多篇章进行深入探讨。但是因为其带有一点指责普通人不思考就是在作恶的倾向,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们现在对她观点的笼统概括也许也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她的本意。所以阿伦特在之后又出了一本《反抗“平庸之恶”》,原作名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但是更多的也是在探讨由平庸之恶衍生的政治与道德问题,而非概念本身。就像她本人所说,自己从不是什么哲学家,而是政治思想家,所以她的著作也更具现实意义。这是一套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平庸之恶是其中的一点,很难将其单拎出来进行定义,只有了解了阿伦特作品中具体的事例与时代背景,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她的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平庯者所带来的坏的结果为恶。执政者平庯给社会留下的是处理不完的疬疾,并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走向恶性循环。平庯的人往往小人为多,周围人一时蒙弊,社会道德随后下降,这两者相互作用能有好结杲吗?平庯者其实并不一定蠢,当他们碰壁时往往会拿出先哲作挡箭牌以熬过痛苦时间,完了又恢复原样。湘人
上一篇: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双重人格,在某一个时间、地点、空间都合理的情况下,双重人格就会出现,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