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鲁迅善骂,但骂的都是“公敌”,没有私怨,你怎么看?
鲁迅,霍邱,的人有人说鲁迅善骂,但骂的都是“公敌”,没有私怨,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你觉得是这样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鲁迅先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应该具备接地气的特点。没必要有意拔高鲁迅先生。先生一生嫉恶如仇,既有公仇,也有私怨,这才符合先生的性格。
鲁迅先生和李敖的性格有些相近,只是李敖更狂傲和孤芳自赏,骂人和竖敌成了李敖的专业。
李敖自视五百年出一个,而真正五百年出一个的可能是鲁迅,李敖只是五十年出了其中的一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说法不正确。
鲁迅的骂中有很多是出于私怨,
比如:
《奔月》结尾讽刺高长虹,借女辛之口,说“老爷还是一位战士”,这话是高长虹文章中的,高长虹本是鲁迅的弟子,但当时鲁迅身边有霍邱帮,都是安徽霍邱人,自称是鲁迅的弟子,有包括李霁野、台静农等人,他们排挤高长虹。高长虹出局后,对鲁迅有怨言,所以写文章骂鲁迅,而鲁迅听信霍邱帮的谎言,以为高长虹埋怨自己是因为他看上了许广平(许广平在学生时代曾和高长虹通信,但二人只见过一面),所以才这么写。这是典型出于私怨。
图片说明:鲁迅对高长虹曾非常信任,许广平第一次投稿给鲁迅时,鲁迅压了很长时间没发表,后来给高长虹看,问这稿件写的如何,高长虹觉得不错,鲁迅才给发表了。
再比如:
《理水》中有个“鸟头先生”,“鼻子红得发紫”,这是对着顾颉刚,顾颉刚发现鲁迅的《中国古小说史略》中有抄袭日本学者盐谷温的内容,就告诉了陈源。当时陈源正和凌叔华谈恋爱,而鲁迅写文章骂凌叔华抄袭(确实抄了),陈源看不过,就把此时揭露出来。鲁迅一辈子痛恨顾颉刚,顾颉刚鼻子红,所以鲁迅才这么骂他。
顾颉刚刚开始不知道鲁迅对自己不满,看了《理水》后,非常震惊,说鲁迅丧失了人格。
图片说明:顾颉刚先生直到晚年都感到很奇怪,自己究竟哪里得罪了鲁迅,在相关日记中,他挖补了三次。他认为,可能是鲁迅当时在高校中扎根不牢,所以对胡适一脉的人不满。
严格来说,用生理缺陷骂人,确实显得品格不高,无论如何,这是鲁迅先生的错。
像这样失控的情况非常多,包括鲁迅骂徐懋庸“昏蛋”,把夏衍也列入“四条汉子”之一,说江绍原再不给《语丝》写稿,这些都掺杂了个人恩怨,有的是赤裸裸的误会,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公敌”。
鲁迅不善骂
说鲁迅善骂,大体是阅读严重不足所产生的误会。在民国作家中,鲁迅远远算不上毒舌,比他早的有吴稚晖,与他同时的有陈独秀、刘半农、林语堂、郭沫若,比他晚的就更多了,这些人下笔都非常脏,而且大多会牵扯到下三路,鲁迅和他们比,要算是不太会骂人的了。
民国时期文风如此,并不奇怪。
图片说明:看看吴稚晖的文章,才知道谁是民国骂神,他的语言比鲁迅可犀利多了。
只是今天人们很少能看到民国时的文章,其实只要看看林语堂当年怎么骂人的,就会让人大吃一惊,他哪里算是个美文作家,比一般泼妇都不如。
包括鲁迅的弟弟周作人,骂人也非常狠。
文人骂人很正常,关键是鲁迅被经典化
鲁迅36岁才进入文学创作,此时已中年,自然激情少一点,理性多一点,骂人比较克制。但骂错人的情况也很多,特别是随着知名度上升,创作激情下降,逐渐转向杂文写作,这样不骂人就很难生存,而骂人就很可能骂错。
文人骂错是正常现象,可1949年后,鲁迅被封圣,他的一切缺点都被掩盖,连他缺乏教养的一面也被包装成战斗性,其实鲁迅经常骂同道,甚至骂一些思想正确的人,倒是对思想不太正确的郁达夫,鲁迅一直比较喜欢,因为两人感情很好,鲁迅很佩服郁达夫的才华。
所以,鲁迅的骂中有不少是随性而起,是一种写作激情,并不前后一贯,更没必要神话。
非说鲁迅骂对了,骂的都是该骂的人,那我就很难理解,这世界上谁该挨骂?谁有权力张口就骂人呢?只是这种软暴力太普遍存在,法不责众而已,但绝不等于说骂人就是对的。更何况,用生理缺陷骂人,那就是比较下作的。
鲁迅的写作有优点,人格有让人景仰之处,但不能因此把他的骂人也合法化,而那恰恰是鲁迅自己最不喜欢、努力克制的东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