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8年前爆红网络的杀鱼弟如今服毒自杀,你认为究竟是什么造成的悲剧?
孩子,父母,百草8年前爆红网络的杀鱼弟如今服毒自杀,你认为究竟是什么造成的悲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3日,苏州17岁的小孟与家人发生争执,一气之下服了百草枯。他在家中六个孩子里排行老大,而他竟还是曾爆红网络的"杀鱼弟":2010年,一段视频疯传——小孟在自家鱼摊杀鱼,手法娴熟,眼神犀利,被网友戏称为"杀鱼弟"。来买鱼的人越来越多,其父将店更名为"杀鱼弟水产"。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原本辍学的小孟重回课堂,可没过多久,其父又让他回来杀鱼。邻居透露,小孟的父亲常打骂孩子,最严重的一次,打得小孟差点摘除眼球。小孟的妈妈称,孩子大了后,早已不太打他了,可辍学回家后,封闭的圈子,小孟几乎没什么朋友可以疏解,到了17岁叛逆期,和父母的争吵越来越多…据悉,4日下午,小孟已转院前往山东齐鲁医院治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8年前爆红网络的杀鱼弟,如今服毒自杀?我认为完全是出自于家庭父母造成的悲剧!这么小就要他出来干活,无论家里负担再大,都不应该压在小孩的身上,眼前的利益将会毁掉孩子以后的一生,适当读书年龄应该让他上学不能够逼着挣钱,毕竟你们喜欢的工作,并不代表以后他长大了也适应做这行,做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孩子负责任。
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正处天真烂漫的童年,孩子应该背着书包读书为主,看到别人的孩子都当着宝一样快乐成长,自己每天却面对一桶一桶臭烘烘的鱼,没有一个玩伴,父母又不关心,每天干着大人干的活,哪能成承受的了,小小年龄却变成了父母挣钱的工具,童年也被父母剥夺了,得不到家里温暖不单子有时还被父亲打骂,出事当时也只是个未成年人,在绝望的情况下才想出极端的念头结束自己。
父母根本没有为孩子着想,一时贪婪换来一世的臭名,一个教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自农村,我想讲一个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
我所生长的农村位于山西中西部,在我成长的年代,大部分邻里乡亲主要依靠农业,农闲季节做点小买卖为生。生活状况普遍贫困。由于风气未开,计划生育的政策执行力度不大,普遍人家4个孩子左右,这无疑又加剧了家庭的贫困。
在贫困的底色中,很少有父母能真正关注到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粗放式教养是常态,这种对孩子的粗放式教养方式主要表现就是“非打即骂”的棍棒式教育。
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邻居家的女孩,从小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大家庭,家里一共有兄弟姊妹4人,家境异常贫困。父母挣钱本事不大但脾气极其暴躁,对孩子的打骂是家常便饭,打骂之狠毒全村皆知。女孩早早辍学承担生计,却在17岁左右找了婆家,即将脱离原生家庭的时候农药自尽。女孩死后,她妈妈悲痛到呼天抢地,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起名为“忆红”,以纪念死去的这个二女儿“桃红”。
在我曾经生长过的那个小村庄,这样的案例有几例,但这样的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洪流中,生如蝼蚁,死如尘埃,根本激发不起任何波澜。而更多的贫困孩子,在粗粝异常的生存底色中,长大成人,成为芸芸众生中的生存挣扎者。
在这些以贫困为底色的家庭悲剧中,父母和孩子之间,你很难说“不爱”,只不过,这种爱没办法以和风细雨般的”“关爱”和“温情”来装饰。
回到“杀鱼弟”,悲剧的肇因是什么?有贫困,有无知,还有儿童制度保护制度(孩子被父母视为私有财产,非打即骂)的缺失等等。而这其实是贫困家庭的常态。
而在“杀鱼弟”的悲剧中,还要加上另外一重原因:有大众猎奇式围观下的道德强迫。
《人物》的采访中这样写道“杀鱼弟”的走红带给一家人的变化:
也许网红「杀鱼弟」的诞生曾是个转折,但最终也没有激起什么水花。孟东对此更多的是抱怨,「总有人来问,怎么不让孩子上学?」那块红色的「杀鱼弟」店面招牌,他说是菜场给做的。生意没什么好转,每个月赚4000左右,大闸蟹上市的季节能多些,而店面的租金每年还要3万左右。
正如报道中所写,我总觉得,如果没有媒体的报道,大众的“围观”,“杀鱼弟”的人生会否更为顺遂?比如,他会很开心地一直待在他熟悉并擅长的“杀鱼”环境中默默长大成人,结婚生子。而不是被迫回到大众眼中的“正路”:回学校念书考学。而后者,根据他父母的说法,“淘气,喜欢打架,没有办法专心在学校学习、总是倒数”,学校的生活对于杀鱼弟而言也许根本算不上幸福吧。
大众的道德同情心和泛滥爱心来无影去无踪,繁华喧嚣过后,“杀鱼弟”又回到了他静默的杀鱼人生轨道上。而这繁华过后的静默,加倍映衬出了人生的暗淡不堪的底色。
这样一来,昙花一现式的网红对于“杀鱼弟”而言,孰幸孰不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99随便语: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不要苛求孩子,也不要苛求孩子的父母,他们也不想如此。
谁是杀鱼弟?
事情需要回顾到7年多以前,大约在2010年11月份,一篇叫作《苏州最年轻杀鱼弟!绝对震撼你的视网膜神经》的帖子出现在网上,迅速爆红。
杀鱼弟就是帖子主角,叫孟凡森,当时年仅9岁。
孟凡森家卖鱼的摊子,在苏州市官渡里立交桥附近,化肥厂菜场的对面街边。
笔者已在苏州生活超过20年,在2010年的时候,官渡里附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居住在那里的,大多是从外地来苏“讨生活”的外地人。
孟凡森就生活在一个外来人口家庭。
父母是山东人,当年生有5个孩子(据说现在已经有6个),孟凡森是家里的老大,5岁左右来苏州,跟着父母卖鱼为生。
在2010年11月帖子爆红,9岁的孟凡森对于自己的“出名”,其实很反感,有记者曾记载这样一件事,当这名记者找到正在卖鱼的一家三口,表明身份,“小鱼老板”孟凡森突然发火,一声不吭端起一盆鱼池里的水,泼了记者一身鱼鳞。
上一篇:你觉得住房公摊面积的存在是否合理?这里面的开发商有哪些猫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