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吕凤子先生?
重庆,当时,他的如何评价吕凤子先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评价吕凤子先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吕凤子先生,美术教育家。在今天的中国艺术界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在近代国画史中,有三位人物画风格独特的画家。除了丰子恺和叶浅予两位以外,吕凤子占据着重要地位。
吕凤子他把中国人物画当中的大写意,用笔的简笔大写意这一块,在他的手里得到了一个张扬和突破。用最简洁的办法去表现一种非常深邃的内涵,如果要是没有很高修养,没有很高的技巧,他是很难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使传统中国画成了现代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吕凤子先生做到了。吕凤子他不仅是画家,而且还是教育家。他在1937年,他已经在江苏做得相当成功,无论在美术教育,他的绘画创作以及在当地的影响,都有相当的声望。在许多的人眼里,吕凤子终其一生,从事书画创作,以及美术教育事业,这应该是受到恩师李瑞清的思想影响,不仅是局限在学生时代,也是伴随着吕凤子的整个人生。李瑞清是当时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主要的创办者,同时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美术家,书法家。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是国内师范大学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相当于我们中国的第一个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美术教育方面的专家。像吕凤子,姜丹书都是那个时期出来的。当时学堂不但率先在全国开办了图画手工科,音乐副科以及数学,物理,地理,历史等新颖的科目,而且还远渡日本,请来绘画以及音乐方面的老师,给学生灌输传授来自不同国界的知识。这让身为秀才的吕凤子在学校里感受到了一股全新的气息,开始在新的学术领域里自由翱翔。
在吕凤子早期的艺术世界中,是以宋词作为蓝本,从而营造画境进行创作的作品,在他作品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而在这里面,引用宋朝词人辛弃疾的词则成了众多作品中最大的亮点。在先生看来,自己的思想情感,胸襟抱负,政治理想和辛弃疾有着很大的相似。在当时国势飘摇的动荡时局里,正是辛弃疾的词句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动荡的时局开始了,二次革命,五四运动,每一次激昂的爱国运动,总是会让他心灵震撼。他说:现在的社会,越变越坏,越变越不谐和,人们为了私利好杀成性,好权威,好享受。他当时有一个大声疾呼,他说这恐怕会让人类社会灭绝的。于是,吕凤子他想通过传播美术,以此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从而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认知。为追求幸福,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那么世间的痛苦,就能够随之离去。因此,传播美术教育事业,成为了他人生的目标。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吕凤子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女子学校——正则女校。这是吕凤子实现教育救国理想的第一步。但随之而来的是1937的七七事变,战乱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吕凤子被迫带领着学校老师和家眷辗转重庆避难,丹阳正则女校也由此停办。来到重庆之后,在重庆还遭到了土匪抢劫,让原本就已经在生活上捉襟见肘的他更加地窘迫。当时时局动荡不安,淞沪会战失败后,南京告急,情急之下,国民党发布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战争的苦难并没有泯灭他内心追求美术教育的执着,办学校仍然是他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目标,吕凤子坚持办学的理念深深打动了重庆的教育同行。
在这年秋天,在璧山中学校长带领下,吕凤子来到璧山县一处当地人称为天上宫的地方。这里悠然而宁静的气息,让吕凤子为之心动。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这里当作重建正则学校的校址,但重建需要大量资金。他是不愿意用卖画来办学,他是希望他的画,能够为真正的艺术知音所赏识,所欣赏。那个时期的吕凤子,为重建正则学校四处奔波,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以及百姓的疾苦。1940年,是他人生中,最为艰苦黑暗的岁月。在这一年,他创作了现实主义题材画作《如此人间》。画中共有九个人,三个是富人,六个是穷人。作者试图通过这样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富人少,穷人多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呈现出了他心中对当时客观世界的真实写照和抨击……
上一篇:大一新生刚进校,最关心的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