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棣上台后为什么继承建文帝的削藩政策?
削藩,建文帝,开原朱棣上台后为什么继承建文帝的削藩政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朱棣上台后为什么继承建文帝的削藩政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永乐初期恢复了若干藩王的王位,但成祖通过废黜野心藩王、转移封地、停止诸王领兵出征、削夺护卫等方式,基本把太祖制定的藩王领兵政策废除了。
成祖即位后确实恢复了被建文帝囚禁、流亡的周王、齐王、代王、岷王等亲王的地位。但成祖对待诸王的争权、不轨行为同样严厉,后来又将齐王与谷王废黜。岷王多为不法,成祖废除了他的护卫和王府官员。
【现代人重建的代王府。代王封国在大同,曾是明太祖塞王战略中的一环】
太祖将许多藩王布置在边疆的重镇中,成祖即位后将其中若干转移到内地,如辽王从广宁转封荆州,宁王从大宁转封南昌,谷王从宣府转封长沙(后废),再加上韩王从开原转封平凉,沈王从沈阳转封潞州,塞上诸王的数量被大大减少了。至于太祖赐予诸王用于保卫、工程之用的王府护卫军,永乐以后也纷纷或调走二卫,或三卫全调,使得藩王直属的军事力量大为削弱。
当然最重要的是永乐以后朝廷无形中剥夺了诸王领兵操练、出击的权力,诸王失去了在军中建立功业、树立威信的机会,也没有了实际的政治功能,被朝廷以优厚的条件圈养起来,只能把财富用于文化事业或是奢侈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际上,朱棣和建文帝的心理一样,也是要削藩的。藩屏政策,事实上证明,对朝廷形成很大威胁。但朱棣是个马上皇帝,雷霆手段,他削藩可没有建文帝那么面,而是武力解决,强制执行,刀刀见血。
在藩王之中,朱棣是老大,而且武功最强,实力最雄厚。他说要削藩,哪个兄弟侄儿敢不从?藩王之中,实力最强,有资格挑战朱棣的是宁王朱权,朱棣第一个对他下手,将宁王朱权从边关大宁调往江西南昌。宁王心中愤怒,但不敢不从,乖乖听从命令。接着是谷王朱橞,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朱棣把这个兄弟从宣府调往长沙;第三个是辽王朱植,朱棣把他从广宁调往湖北荆州;第四个是韩王朱松,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棣把这个兄弟从开原迁到平凉。除了把他们通过迁徙夺取军权外,朱棣还把代王、岷王、辽王、周王的护卫减到三百人,另外,齐恭王朱榑、谷王朱橞被贬为庶人,与建文帝削藩不同的是,这些藩王面对朱棣的武力削藩,并无反抗,也不敢反抗,成为案板上的肉一样听众调谴。
从朱棣削藩与建文帝削藩来看,干什么事情都是靠实力说话的。建文帝只有玉玺,但实力不济。所以削藩受到很大阻力,乃至最后丢了江山;而朱棣不但有玉玺,光明正大地削藩,而且实力最大,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无人敢于反抗。于是朱棣削藩获得了成功。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棣上台后继续遵循建文帝的削藩政策,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自己就是藩王继位,自然知道不削藩的坏处!万一自己的后代也被别的藩王来一出靖难之役,自己岂不是白忙活了!
同样是削藩,朱棣比朱允炆手段高出的不是一点半点!朱允炆是恨不得一次性将自己这些叔叔们全都一网打尽,而朱棣呢,则是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一步一步的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姜还是老的辣啊~
首先为了表明自身靖难的正确性,先是恢复所有被朱允炆削去的亲王封号,但是却都被迁入内地,不再有手握重兵的边疆藩王出现!当然了,朱棣之所以能很简单的做到这一点,还是因为朱允炆给打下了基础,毕竟北方势力最大俩方藩王,一个就是朱棣,另一个宁王朱权则被朱棣裹挟造反,最后被封去了南昌!
其次,削减藩王的亲卫数量,同时不再让藩王节制指挥地方军队,将地方的军事指挥权交给都司卫所和边将武臣当中,说到底藩王之所以能够造反还是因为手里有兵有将,将藩王手里的亲卫数量逐年削减,没有了兵权也就没有了野心!
第三,对于所有的藩王表面上都是一视同仁,就算犯了错的藩王,也是先书面警告,而不是像朱允炆那样抓住不放,这样就降低了藩王的警惕心。同时恢复祖制,藩王无故不得擅离封地,不得召见不得进入京城!
所以,朱棣继续削藩政策,说到底还是自身利益造成的,作为藩王既然要抵制削藩,但是作为皇帝了,削藩势在必行!
上一篇:父母去世,户口上没有人,子女有无继承其承包田并确权的权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