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股市中怎么判断双重底?
空方,走势,形态在股市中怎么判断双重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双底走势的前半段,空方随着持续的进攻,力量总有不逮和减弱的时候,这为双底形成提供了可能。本文我将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抗日战争和苏联的卫国战争举例。抗日战争前期,日本军大举进攻,很多国土沦丧,但随着日本军力透支,日方短时期内征服中国的幻想破灭。此时中日战争的命运就明显有了三种可能,速胜论(反转走势)、持久战(盘整)、日本修整之后继续进攻取得胜利(继续下跌),这与双底之后的三种走势完全一致。
3.走势进入CD阶段中,空方第二次在第一次进攻的A处附近,便被多方赶回,这表明空方在当下阶段力量不再像之前那么猛;多方的抵抗能够将空方驱赶到空方发起这次攻势的起点(甚至更远),这表明,当下阶段多空双方力量暂时平衡,这种走势为多方积累了人心和力量,多方暂时取得喘息。同理,战争中弱势方若能两次将敌人击退,也一定能提振战力。
4.此时,并不表明空方力竭或者多方力量已经超过空方。充其量来说只是双方力量暂时的均衡而已。在战争中,出现这种情况,双方统帅必然会做出两个选择,第一,巩固战线附近的己方关键阵地——退可守;第二,集合力量发起进攻——进可攻。所以,对于空方来说,需要巩固阵地在M点不失守的情况下发起下一轮进攻;对于多方来说,E点则是己方需要努力守住的阵地。双方战术目的确定之后,必然迎来一番恶战。
5.第一种情况,恶战之后,多方在E点或者上方抵挡住空方攻势,且歼灭大量空方有生力量,此时多方将取得优势,W底形成。这种情况是最理想的双底,第一、E点不破,表多方力量足够强势;第二、此战必须歼灭空方力量,否则空方还能积聚力量发起反击,未来走势并不明朗。
第二种情况,恶战之后,多方E点失守,但在h距离的二分之一处的N点挡住空方进攻,这表明空方集合力量之后的进攻也不能进一步将战线推进,明显空方很难在短期内发起像样的攻势,反转基本成立。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W底走势,大家可能会问:既然此时多方力量已经大于空方,那么为什么多方还会在E点失守呢?这很容易理解的,B、D、E三点处于同一高度,B和D是空方两次进攻的起点,在军事上,E点的位置对于空方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隘,既然多方在CM阶段的进攻中夺取了这个关隘,干的第一件事情就必然是彻底摧毁E点作为空方关隘的所有功能,让它不具备军事上的战略支点作用,既然被摧毁了,那么多方又怎能凭借它阻挡空方的进攻呢!在军事上被攻破的战略支点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具备之前的防御力,很容易被再度攻破。同时,对于空方来说,E点的作用和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必然会拼尽全力夺取E点。由此可说,E点处多方很难守住,如果能守住的话,首先说明多方力量足够强势;其次多方会慢慢重新将E点修建好,成为自己进攻的战略支点和防守的战略依靠。正所谓交易技术中的一条定律:被突破之后的压力线在以后会变成支撑线。这话不假,但在我的理论中,这条定律能否有效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保证在敌人最近的一次两次反扑绝不能被攻陷,否则自己岂不是给敌人修堡垒呢!
苏联卫国战争中,前期德军长驱直入,兵抵莫斯科,但在苏联红军的拼死抵抗中未能夺取莫斯科,退兵。第二次德军集合力量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未果,且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被歼灭。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特别是主力军团第六集团军投降。这里的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就是W底的双底,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苏德双方本质上力量得以均衡,虽然苏联后劲更大,但并没有完全取得战争主动权。随后德军又发动了库尔斯克战役妄图取得主动权,放在股票走势上就是图中的空方ME段攻势,但仍然被苏联打退,至此苏德战争走势反转。完全同股票的W底逻辑相同。
6.另外,恶战之后,空方夺取前期失守阵地,但并没有取得绝对优势,多空双方力量均势,以后走势将在h距离的空间中盘整。正如抗日战争在武汉失守之后,双方便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互有攻伐,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为何双方在此时陷入相持呢?原因有二,第一、日本国力不足以支撑接下来的军事进攻,需要一段时间修整,但这不表明修整之后日本还是无力发动进攻。放在股票上就是暂时力竭,需要汇聚力量,但不表明下跌走势就此终止。第二、日本虽然在战争前期歼灭了大量的国军力量,但蒋介石将主力西调,虽然丧失了大量国土,但主力依在,同时共产党军队在敌后作战,逐步增强了抗日力量,日本无力继续发动持续的大规模攻势;国共双方虽然能够取得了一部分战役的胜利,但是没能像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歼灭大量的敌军,所以中国也无力全面反攻。等到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大量有生力量被美军消灭,关东军也被苏军摧毁时,中国才具备了全面反击的能力。其中战略相持的逻辑同双重底后走势盘整如出一辙。
7.最后一种情况,恶战之后,空方完全将之前多方集聚的力量捣毁,一举突破多方在AC线段附近的重要防线——支撑线,此战过后,多方无力再主动进攻,下跌走势不仅继续,而且陷入更大级别的下跌中。具体战例我没想到,做个比喻吧,A方在长驱直入,兵锋渐弱之后,遇到B方反扑,失掉了之前夺取的阵地,第二次进攻又被B方赶了回来。此时说明,B方在此集结了较多兵力;同时A方在两次进攻受挫之后,必然集合此时能集合的最大力量进攻阵地,并一举突破且歼灭了B方集合的力量。从阵地争夺中看,这只是一次战斗规模,但A方如果在有效突破防线的同时歼灭了B方的主要力量,那么这场阵地争夺战的影响将是战役级别的,同理,W底走势失败之后的下跌也将会是更大级别的下跌,前提依然是歼灭了多方暂时能集结的主要兵力,否则,W底走势的形成很可能只是多方象征性的抵抗,或者是多方本欲扭转战局,看到形势不对,果断将主力撤退,这种情况下,即使W底走势失败,也不能断定下跌将中继,多方完全有能力在诱敌深入的情况下实施反击,而这种反击将是决定战局的。如图
这种走势在股票等走势图中非常常见,因为熟知股票的人都知道,如果配以完美的MACD线,这就是经典的背驰。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多方也是在MACD形成背驰时,才对空方进行主力偷袭的。因为背驰是绝佳的反攻和偷袭的机会。如果天时地利人和都弃之不用,很明显,只能是多方不争气或者多方已经没有了抵抗的能力和信心。
上文中,我用军事理论对双重底的形成和意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接下来我讲一下如何判断有效双重底的标准
1.双重底形成的相对位置:双重底能够扭转下跌走势的前提是空方力量在长驱直入之后得到消损,也就是说之前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下跌空间,多空双方力量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果空方还未完全发力,此时下跌中的双重底,失败的可能性要很大。所以要结合更大的级别和更多的K线图来确定双重底的相对位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