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贝克莱说存在即被感知,而康德说物自体存在却不可知,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康德,也是,存在贝克莱说存在即被感知,而康德说物自体存在却不可知,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贝克莱说存在即被感知,而康德说物自体存在却不可知,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这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两种方式,无论对错。一种是意识层面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是整体的,观察者和被观察的事物不分彼此,互相感应,如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说,自然和人是一体的,互相印证和交流。一种是用理性来判断和观察事物,观察和被观察的关系是对立的,隔绝的,批判的,虽然也感知了事物,但不会是全面的完整的。就如人了解水这种物质,有人是站在水边,观察水,分析水,虽然也认识了水这种物质,但没有那些把身体融入水中的人的感触来得更深刻,更直接和更完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才是正确的,并不是哲学该讨论的问题。哲学应该讨论的问题在于哪种观察世界的角度更有利于人与人类社会。
感知才存在,是极端唯心的想法。但是可以避免讨论一些不现实的问题……比如:外星人有没有性生活?秦始皇是虐待狂吗?我要是给他这笔钱,他会爱上我吗?
但是这样容易限制人类想象力,使得利用环境的改造,就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很多社会组织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来保证成员的行动协调。
而物自存在也是一种很极端的唯心,但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培养人类的信仰。
但是这个观点有一个很大的陷阱……你必须证明其不存在,才能否认其存在。这一点也被很多宗教利用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方唯心主义是对人性原罪的纯粹存在在主观和客观中的认识论的分歧。康德的物自体的客观性运动作怀疑态度。其实这种物自体不过同时是纯粹存在物作无限和有限的运动。在最初质的认识已经产生这种运动的契机。既在主观中得到否定同时客观中也得到否定。由于这种不断的否定中的量成为质的认识。所以这种质的生成后进入现象界,也是由于理性的冲力和这种继续保持这种有限和无限的运动,而在于这种运动不仅在外,而且在内。所以一直向前推进而进入现实界。最后返回到原点,但已经是生动性直观的原点。已是不同的概念是观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贝克来和康德是西方哲学界的两个较有名的代表人物,至于贝克来说存在即被感知;而康德说物自体存在却不可知。到底谁才正确?到底谁都不正确。他们犯的是本质和现象分离或脱节的错误,这也是西方哲学的通病。
说来还是《道德经》上说的准确:无名有名同一物,一切事物都是〈有无同一)体,存在无名是本质,有名存在是现象,本质和现象也是同一的,这也是辩证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也是辩证思变的理论之源。只有宏扬巜老子》的真理性理论系统,才能将西方哲学领出迷途,囬归光明正道,用以解救解放全人类。
上一篇:网上哪些平台可以找到工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