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解释和理解波粒二象性?
粒子,引力,介质如何解释和理解波粒二象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们发现,光在某一实验环境条件下可表现出波动性的现象,在另一实验环境条件下又可表现出粒子性的现象。那么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呢?这让人们百多年争论不休。为调和起见,后人只得将这两种现象叠加来以″近似″揭示光子的性质,即认为光既是″波″又是″粒子″,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物理名词的由来。
从现象揭示本质(或性质),从认识论上来讲是一次质的飞跃。那么提出的这个″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仔细推究,其实没有达到质的飞跃的层次,仅是一种唯象描述,即二种现象的叠加描述而已。
仔细分析这两种实验环境条件,特别是所谓″单光子″(或″单电子″)的干涉图象形成过程,可清晰地看到,图像呈现出在同一时刻下的点状分布,而不是在同一时刻下的面状分布,即不是在同一时刻下同时形成两点以上(与两个以上干涉条纹相匹配的区域)分布,即单个粒子并没能在同一时刻被分割后通过双缝后形成两点以上的区域分布(注意同一时刻这一关键点)。杨氏双缝实验用的是一束光(同时有大量光子),干涉条纹可在同一时刻反映。单光子(电子)双缝实验是通过长时间的(累积)积分形成的统计条纹分布,是无法在同一时刻反映条纹分布的。
由此,很清楚,单份光的性质并非是一种可展宽充满空间的波,即光不是波。那么,从光无静质量可推断,光是一种能量″团″,或者说是一种纯能量团形″粒子″,可在一定条件下用波的概念去描述,也可用粒子的概念去描述,但性质上是无静质量的″活动″性的纯能量″团粒″。
至于光电效应中所反映出光的″粒子性″,其实并不是光粒子与电子相碰撞而将电子撞出原子的结果,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电子吸收光子(纯能量团)时会产生″力″,若这个力足够大时会使电子脱离原子从而形成电流。
因此,波粒二象性只是停留在唯象描述,而不是本质描述。本质上光子是纯能量的团(粒子),电子是具有静质量的粒子。波动性是纯能量粒子的表现形式或质量粒子受力的结果。
至于电子为何吸收光子会产生力,并具有″波动性″,且在原子核周围出现″概率″云,这需运用《负空间论》作深入解释,在此不再展开。以上是本人运用《负空间论》作的解释,供朋友们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光不但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这就是波粒二象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的是光量子既有波的特性,也有粒子的质量二合为一。物质越往下细分,就有颠覆传统经典物理定理的可能,比如到了色子,就能无中生有。是不是三观尽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有各种态,液体,气体,晶体,固体。
而粒子同样可以以不同形态存在。水是分子,有规律,而粒子因小而看不到规律。因技术尚未达到这一步。也并不一定是二种,也许是无数种。人类尚未觉察。百千万年后,一切真相大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波粒二象性:二象波子回环衍生重合率
波粒相震多象性:波含多集缠绕衍生多象集,
衍生体:多极重合衍生
相震:共频内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个德布罗意波的公式,一看就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要说的是尊重前人的实验,尊重前人的思考,尊重前人的理论。离开这个什么都不要说了,直接PK。
上一篇:一岁的宝宝脸上总是发红长湿疹,擦药好了过几天又长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