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6岁之前的孩子是给他压力让他学更多东西,还是让他愉快无忧地过童年?为什么?
孩子,语言,情绪6岁之前的孩子是给他压力让他学更多东西,还是让他愉快无忧地过童年?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6岁之前的孩子是给他压力让他学更多东西,还是让他愉快无忧地过童年?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习和“愉快”是一对儿矛盾体吗?
为什么总是有人喜欢把这两个问题放在对立面来看,这两者真的就“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吗?
如果说再过去的那些年代了,有很多家庭的教育比较容易走极端————只让孩子学习好就行,其他一律不用孩子管或者参与。但是现在这个时代父母大都是一些有文化的人了,为什么还会纠结这些问题呢?
你为什么要把“学习”变成“压力”?
学习是压力吗?我从来不认为学习的本身就一定是一种压力,之所以你把它搞成压力了,这是因为你的教授方法和引导出问题了。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给题主参考一下:
1、你给孩子一张单词表,让孩子去背这些单词,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同样的单词,你把它用实物演示出来,或者是做成卡片,让孩子每天看一看,读一读,并且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和孩子进行趣味竞赛。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有“压力”?
2、你想让孩子学习算术,那么你是给孩子直接讲题呢?还是结合生活中的食物给孩子去演示?你是直接让孩子写得数呢还是通过食物的摆放让孩子观察到这个过程?你是直接讲劲儿的原理呢,还是拿着算盘珠子给孩子演示这个过程?你是直接让孩子看电子表呢还是让孩子学会看指针,并且会以多种方式询问孩子几点了?你会直接告诉他60进制的问题还是会拿着指针全传给他看这个变化呢?你在日常购物只是自己单纯的结账,买单的还是会提醒孩子来帮我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钱?……
3、当你拿着一首诗给孩子就让他去一遍又一遍重复并且要求背过。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可以通过图册画册,甚至是有声书的方式,给孩子重新演绎这首诗呢?在生活中,你会当着孩子们自己自言自语这些希望孩子记住的东西吗?还是说你自己都从来不看,也不说,只是要求孩子去做。很多孩子之所以喜欢一样事情,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表现出来,他们很喜欢的样子,而孩子们更喜欢模仿他们的父母!
……
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我有足够多的例子可以告诉你,在生活中教孩子学习,并不一定非得用逼迫的方式。
所以我对于你说的,把孩子学习就等同于压力,我是非常不认可的!这其实是父母在逃避自己动脑子的责任!
不学习就一定是“愉快无忧”的童年吗?
一个正常人他都会有七情六欲,怎么可能一直快乐呢?
学习的本身并不会造成压力或者是不快乐,而是你要求学习的方法和目标会导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负担。
学习带来了一定量的辛苦,同时还能带来很多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不是吗?你现在可以不用学习,那么你一定要做好孩子一旦上学之后你发现他很难快速的融入到义务教育学习体系内的准备。到那个时候你不要再来问孩子一年级了,学习跟不上,老师要批评还罚啊,等等等等这些问题。————你可以在问答里搜一下,很多一年级家长在问这样的问题啊!!
你的确貌似给了他一个愉快无忧的童年,那么我请问你,你给他留下来的一、二年级(之所以补上二年级时,因为往往一年的时间不足以改变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心理阴影有多大你考虑过吗??
顺便再问题主一个问题:你还记得你六岁之前有哪些快乐的事吗?你觉得你多久会回忆一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的前压不一定是好事
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幼儿园教育不得小学化,不能把小学的内容加入到幼儿园教育的范畴内,这至少说明在政策导向上是不提倡教育前压的。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孩子都会接受或多或少的提前教育,我儿子幼儿园的同班同学几乎都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兴趣班,最夸张的甚至一周七天都安排了课后课。
这是大环境的影响,也是父母对于未来的焦虑。但过度的教育前压往往会束缚孩子天性的发展,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会让他们产生和积累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也有研究表明,教育前压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学习上的优势持续到三四年级就会消失殆尽,由于过早地透支了学习兴趣以及积蓄的抵触情绪爆发,反而会被反超。
学和玩不一定是二选一
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看得比较极端,认为孩子要么埋头苦学,要么散养疯玩,其实在学和玩之间可以找寻到一个平衡点。
大环境我们不能改变,完全让孩子不提前学恐怕也是难以做到的,每天花一点时间,学习一下数字,汉字,英语启蒙,根据孩子的爱好选择一两个兴趣班,一方面丰富了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孩子积淀一些底子。但是有两个原则要遵守:适度,不强迫。
此外,对于学习的理解也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模式,安坐在书桌前,拿着书本刻板地学习,这种方式对于学龄前孩子未必合适。最好还是把知识和游戏相结合,比如我会在和儿子搭乐高的时候,引导他感受数字与数量的对应,数序等概念;会玩汉字和图画配对的游戏,也会几个汉字放到漆黑的屋里,然后让他打着手电去找指定的字卡。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边玩边学的三心二意效果要好于一心一意地学习。
学龄前孩子应该学什么
我并不反对适度适量地学习数学,语文,英语以及各种兴趣。但是我们也需要思考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应该学什么。
首先要考虑孩子的成长规律,学龄前的孩子主要还是机械记忆为主,逻辑思维的发展还不完善,即便记住了很多汉字,单词,也可能不理解其意义,所以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制订时要考虑这些成长特点,不要为难孩子,为难自己。
其次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鼓励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精神是尤为重要的,我们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为孩子过滤掉了中间过程和犯错的机会,直接告诉他们最终的结果和最优的路径,这对于孩子的独立思考是莫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急于让他们记住最后的结果,而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对于他们的奇思妙想要给予鼓励,对于他们可能的错误要给予鼓励,尽量扮演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而不是从到到尾地作为权威来指导。
上一篇:捷达、桑塔纳和吉利远景怎么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