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霍光把控朝政几十年,可以随便废立皇帝,为何却没有登位呢?
汉武帝,皇帝,大臣霍光把控朝政几十年,可以随便废立皇帝,为何却没有登位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霍光最大的不幸就是没有生个司马师司马昭曹丕那样的儿孙,如果真的培养出那些子孙,朝廷大权到底鹿死谁手很难说,宣帝不一定会赢。
就是这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众所周知,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熠熠生辉的名将,与卫青被汉武帝一同并称为“帝国双璧”。他积极贯彻执行了“大迂回大穿插”的战战构想,多次有效击退匈奴并且攻入对方腹地,彻底扭转了大汉王朝的守势。
不过,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并不是霍去病,而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可谓相得益彰,以各自的方式辅保了刘汉王朝。
霍光,字子孟,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河东郡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父亲名叫霍仲孺,在长安侍奉平阳侯时与公主府侍女卫少儿私通后生下霍去病,之后才娶妻生下了他。
由于霍仲孺和卫少儿再无交往,霍去病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等到功成名就后才得知自己的父亲是谁。不过,他并没有怨恨霍家,还正式认祖归宗并且着力培养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
在霍去病的推荐下,霍光的人生迎来了高光时刻,先在长安担任郎官,之后迁任各曹官和侍中等职。不过,随着兄长的英年早逝,他的境遇发生了变化,幸亏还有卫青和卫子夫对他多有照拂。
由于性格沉稳内敛,而且深知自己是凭借“走后门”才步入仕途,霍光历来都是为人谨慎和做事认真。凭借这些优点,他开始真正赢得了汉武帝的器重和信任。据《汉书·霍光传》记载:
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刘彻即位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建国以来“无为而治”的国策,开始推行一系列“大有作为”之举。政治上,他通过推恩令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经济上,他通过平准、均输、告缗、算缗等措施抑制商贾和打压豪强;文化上,他坚决推行“罢黜百家”和“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军事上,他结束长年延续的“和亲政策”转而对匈奴咄咄逼人。
基本上,汉武帝的前半生文治武功都非常显赫,后半生却变得刚愎自用和孤冷难测。步入晚年后,他不仅猜忌众臣,而且猜忌卫皇后,甚至连自己悉心培养多年的太子刘据都不再信任,在“巫蛊之祸”中逼其自杀。
太子过世后,汉武帝刘彻痛心不已,不仅建造“思子台”寄托哀思,而且还将参与“巫蛊之祸”的所有人都统统诛杀。痛定思痛后,他终于决定册立自己最聪慧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还来了一出“立子杀母”。
不过,汉武帝刘彻始终担心刘弗陵太过年幼,恐怕引起皇位的觊觎和朝局的变动,于是命人绘制了一幅“周公辅成王”交给了霍光。很显然,他在选定刘弗陵担任太子的同时,还选定了霍光作为托孤之臣。
公元前87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谥号为“孝武皇帝”。死前留下遗诏,加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衔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共同辅政。
刘弗陵登基称帝后,汉武帝晚年的一系列祸乱并未完全平息,反而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辅政大臣之一的上官桀,历来就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为了掌控朝局竟然开始与燕王刘旦内外勾结,图谋发动政变,因为霍光的强势干预才宣告失败。
此事过后,上官桀没有丝毫悔改,甚至还联合了长公主企图毕其功于一役。这次,霍光没有留情,也没有犹豫,直接就以汉昭帝之名斩杀了上官桀满门,还逼迫燕王刘旦和长公主先后畏罪自杀。
铲除了上官桀、燕王刘旦和长公主后,霍光展现出了自己辣手无情的一面,令任何人都不敢再小觑自己。以此为标准,他也真正掌握了大汉帝国的军政权力,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专权生涯。
汉昭帝刘弗陵不仅聪明绝顶,而且还雄心壮志,颇有乃父遗风。按理说,这样睿智的主子,又有这样能干的辅臣,很有可能成为像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那样的圣君。可惜,他天生就身体虚弱,而且疾病不断,严重影响到了治国理政。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因病救治无效而驾崩,年仅二十岁,上谥号“孝昭皇帝”。在短短13年的在位期间,他几乎没有留下多少文治武功,实在是令人遗憾。
而最遗憾的是,汉昭帝竟然没有留下任何的子嗣,这让万里江山出现了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于是,刚刚平稳下来的局势又乱了,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当时,许多大臣们都积极推举广陵王刘胥为新帝。不过,霍光却深知此人废物一个,除了打架斗狠、巫术诅咒和贪财好色之外一无是处,绝对不能委以重任。
在赢得上官太后支持以后,霍光力排众议,最终决定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新帝。不过,他这次却看走眼了,刘贺和刘胥属于半斤对八两的水平,都是混吃等死的一丘之貉。
霍光秉持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原则,立即就着手开始废除皇帝,在短短27天后就把刘贺赶回了封地。据《汉书》记载: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刘贺被赶回封地昌邑后,还被降为了海昏侯,直到公元前59年过世。在2016年时,江西省南昌市出土了一座汉代墓葬,里面埋的就是这位主儿,成为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和文物最多的汉代列侯墓。
刘贺走了,新的“选帝活动”再次开始了。汲取了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霍光这次选择非常的慎重,最终将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遴选了出来。
刘病已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因为一场“巫蛊之祸”,爷爷和父亲都亡故,而他也被收入掖庭。之后,孤苦无依下流落到了民间,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知道耕田种地。
当官兵找到刘病已时,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吓得叩头认罪,大喊“官爷饶命”。不过,这次却是他的好运到来了,因为他即将走马上任成为这个帝国的皇帝。
刘病已忐忑不安地被迎入皇宫,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皇帝,还被改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刘询,史称“汉宣帝”。之后,霍光忠心耿耿地辅佐他,教化他如何从农民转变为皇帝,如何适应身份的转变。
汉宣帝在霍光的悉心辅佐下,加之自己也真切体会过民间百姓的疾苦,严格贯彻执行了汉武帝在“轮台罪己诏”的核心思想。很快,西汉王朝结束了之前的动荡局面,再次出现了国力的复苏迹象,史称“昭宣中兴”。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四朝元老的霍光无疑是居功至伟的。可以说,他为大汉的复苏努力了,他丝毫没有辜负汉武帝的嘱托,真正尽到了人臣的本分。
充分肯定霍光历史功绩的同时,著名史学家班固也指出了他的不足。尤其是,他在管教和约束家人方面却明显不合格,为霍家日后的败亡埋下了隐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