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岐山臊子面为什么要叫口水面,为什么讲究只让吃面不喝汤?
岐山,涎水,扶风岐山臊子面为什么要叫口水面,为什么讲究只让吃面不喝汤?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岐山臊子面为什么要叫口水面,为什么讲究只让吃面不喝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越稀越上口所以汤太多,要喝起不到进食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中平原盛产小麦,人们以面食为主,臊子面因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稀稠相宜、色香味俱全而饱受青睐,成为日常居家、逢年过节、来客接待的必备佳肴。
岐山臊子面讲究面条薄、筋、光,臊子煎、稀、汪,口味酸、辣、香,大名鼎鼎、远近驰名,应该是借助诸葛亮“六出祁山”之典,讹化为“岐山”,并商业化的结果。其制作方法上起源于“涎水面”,但出于商业化后食品卫生的考量,摒弃了“涎水面”的吃法。
关中方言将“口水”称“涎(han)水”,具体到“涎水面”中,有两层含义:其一,面香,使人不由得流涎水;其二,面少汤宽一口香,每次吃面不喝汤,汤回锅后烧热继续吃,几十个人一起吃,前人吃完后人吃,不可避免地互相间吃进了别人的口水。过去在关中西府,即岐山、扶风、凤翔、武功、乾县、眉县一带颇为盛行。
相传周文王被囚羑里七年,出狱后周人携肉、菜探望,文王将肉菜做成浇头,与众人一并浇面条食用,发明了臊子面。
农耕时代,普罗大众获得肉、菜、调料不易;冬季陕西天气寒冷,人们喜欢热食,带荤星的饭菜尤要煎火。节约叠加加热,催生了“涎水面”。现在,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卫生意识提高,“涎水面”已经逐渐地淡出了大众的生活,代之以干净、卫生、美味的臊子面,岐山臊子面只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扶风,岐山这边确实是这样,臊子面都是回锅汤,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提出这个问题的看来不是宝鸡人,岐山臊子面为什么叫口水面,(涎水面)而且有一个奇怪的讲究,叫吃面不喝汤。
当然,对于餐厅卖的岐山臊子面肯定是可以喝汤的,而且岐山臊子面的汤特别够味。甚至比面本身还有味道。
在外面的饭店里或许你根本吃不到正宗的岐山臊子面,那是经过改良后的面。比如给面里面放土豆片,放韭菜,放一点点肉末,也打的是岐山臊子面的招牌。
今天我们不讨论岐山臊子面怎么做,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叫口水面,现在还有吗?
我可以告诉你,现在有的地方还有,比如我之前呆过的扶风。我有幸就吃过一次,有位当地的同事结婚,家里请客,吃的就是这种口水面,其实我刚开始也不信,觉得不健康,不卫生,但吃过之后,没有了这个忧虑。
因为这个汤并不是和饭店里的一样,而是真正的骨头汤,熬了一大锅。那个汤真叫香啊!
那个炉头也是我们餐厅的厨师,饭店里的面肯定不会专门熬一锅汤,都是调料配的。而只有农村过事的时候,才会这样。
那么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汤很香,很珍贵,很费时费力。但客人却源源不断。(流水席)于是,也就有了这个规定,只能吃面,不能喝汤,当然,自己忍不住喝上几口,感觉会上瘾一样,好喝。
那么。这样会不会不卫生,没有见过的人肯定会有这个疑虑,其实那个汤一直是烧开的,滚烫的汤本身也是一种消毒。因此人们也没有这个顾虑,吃的是津津有味。而如果你吃面的时候把汤喝了,那么锅里的汤就会越来越少,后面的人也就无汤可用了。
而且那里考验一个人的厨艺不光是看菜炒的如何,更重要的是面做的如何。
虽说如此,还是让人有些难以适应。那是10年以前的事了,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
欢迎大家交流学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