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经常夸孩子好吗?
孩子,自己的,行为经常夸孩子好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孩子可以经常夸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人习惯于夸奖或贬低孩子,尤其是面对成绩的时候。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我们会夸孩子“聪明”,当孩子成绩不好时,我们会说孩子“笨”。
有个同事周末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孩子异常的开心,问他到底为什么如此高兴?他说这次考试他得了105分。这位同事没有夸孩子特别聪明,而是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他回忆自己在这学期付出的努力,回想自己这一年取得的进步。
可能很多人会很兴奋,抱着孩子亲一口,夸宝贝太棒了,然后还要在亲戚朋友面前吹嘘孩子有多聪明。
我们以为这样是在鼓励孩子,可事实是害了孩子。在研究中,作者发现: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父母用“固定型思维模式”来评价孩子时,会让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孩子们会认为,当他们成功时,意味着他们很聪明,这时就会表现得很自信。当他们失败时,意味着他们很愚蠢,这时就会表现的很自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之前有一篇“留美女博士被遣返: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文章里讲述的是一位学霸,从小比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要乖巧听话,在她上初中时就一路被保送,本科到博士后读到头之后,又去美国拿了博士后。如此耀眼的成绩,在毕业后却因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无法拿到居留签证,终日流浪,而后被羁押,再然后被遣返回国。
说实话,类似这种案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见到,有的是家境非常好,有的也是家境贫困,但共同点都是父母代劳了一切能代劳的生活基本功能-------孩子只会学习,或者说迎合应试教育的孩子一批又一批被“制造”出来,而随之出厂的则是:遇到一丝困难就天下大乱,基本生活能力不能维持,认识不到自己的社会着力点,一切都跟着大众走,真到自己需要选择路途的时候一句话,你告诉我我怎么走就行,我自己不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模式的教育以及这种模式教育下失败的模型,今天柠檬就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也希望大家在听到本节课程之后能有所反思,对自己,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儿童在3-7岁处于心理发展的前道德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行为产生和道德无关,他会根据周围人的反应和评价来继续自己的行为,而不去参考他自己的行为在这个社会上带来的道德评判。
就好像案例中的女生,从小就乖巧听话,学习又认真,成绩又好,因此就更能赢得家长、老师的疼爱与夸奖。
由于表扬和奖励(尤其是物质上的奖励)强化了:听话---不会犯错---得到奖励,这个公式,之后,她会利用这一系列的行为举动得到满足,周而复始,在她心里牢牢扎下了根,并在她的社会化进程中发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事实上呢,这些对她的夸奖和评价压抑了她内心深处最基本的孩子的天性,那么在成年后的反应就可能会是,做事规规矩矩,不肯违背原有的规范,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的好上加好,甚至不惜在某种程度上超出自己原有的能力。
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常能遇见这种情况,明明自己很忙,却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明明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还要委曲求全去做,明明在别人看来她本身已经很优秀了,却依旧认为自己非常失败。
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现象。
要改变一种已经有很长时间的认知模式,需要有两个条件:
首先,当一个人明白了自己问题的原因时,就等于是把影响行为的潜意识力量提升到了意识层面,那么行为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存在问题的原因明白的越清楚,对行为的影响也就越大。
第二,改变一个行为模式需要一个过程,要按照规律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在之后建立起一个新的行为模式代替原有的模式,就需要时间和训练。
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效果的。
孩子不应只为成绩和他人的称赞而活着,培养孩子情商与社会适应能力在未来漫漫人生路上同样重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