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司马懿为什么懂得隐忍并后发制人?
司马懿,他的,司马司马懿为什么懂得隐忍并后发制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后司马懿演技炸裂,伪装病重,一副要死的龙钟老态成功骗过了曹爽党羽。机会终于来临,曹爽轻身而出。司马懿先请得太后懿旨,占据大义。再控制军队,占领首都。以清君侧的名义进军逼迫曹爽。孬种曹爽很没骨气的直接放弃抵抗,屈膝投降,后被族诛。司马懿正式接管曹魏大权,奠定晋朝司马氏天下基业。
用了这么多文字记叙司马懿的事迹,正是为了说明隐忍性格带给司马懿一生的不凡成就。甚至在司马懿如曹操一般得掌最高权力后,行事作风是越发的谦逊低调。其遗嘱辞让郡公和殊礼,只要求简葬,不树不坟,不设明器。可谓连死都死得低调至极。纵观司马懿枭雄一世,是真正把隐忍二字做到了极致的,获得成功那是理所当然的。熬死了仨皇帝,耗死了诸葛亮,奠基了一个新的统一政权。司马懿的隐忍实在是最逆天的技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懿为什么能隐忍而后发制人,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时局所迫;二,善于把握机会;三,好的心态。
时局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司马懿年轻时感到汉室衰微,自己并没有好的发展前途,并不想为曹操效力。要不是曹操发大招逼司马懿入仕,司马懿肯定还会等待时机,饲机而动。
司马懿在曹操阵营中并不受曹操信赖,曹操总是对他留有戒心,要不是司马懿与曹丕关系好,司马懿没准就被曹操清理了,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得不隐忍,不然会招来大祸。
当曹爽大权在握时,司马懿也选择了避其锋芒 当时曹魏宗室实力尚在,司马懿也不敢轻易对曹爽下手,出于无奈也只有韬光养晦。
善于把握机会,有绝佳的洞察力
当司马懿遭到曹操猜忌时,他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曹丕。此时他紧抱曹丕这个大腿,使自己免灾。
当曹叡准备拖孤时,司马懿不在都城,他接连接到两道圣旨,前一封是要他去镇守关中,后一封是要他速速回京。司马懿果断的回京,这才有了后来的拖孤,不然司马懿与中央就没什么关系了。
高平陵事变中司马懿再一次展现了他把握机会的能力和绝佳的洞察力。他趁曹爽兄弟出城,果断采取行动,这一次冒险使他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
好的心态,能曲能伸
司马懿能够隐忍而后发制人好的心态很重要。年轻时不为曹操所招,而甘心等待时机,这对于一般的年轻人来说不是可以轻易做到的。
明帝时司马懿屡次招到猜忌被贬,但他依然能够不卑不亢,依然按照平常的心态去面对,这也是一个政治家最应有的心里素质。
司马懿最后一次赋闲在家是曹爽辅政时期,这时作为一位将近古希的老人来说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了,但他依然斗志满满,不得不说他的这种意志力也是他良好心态的表现。
有人说司马家得天下明不正,言不顺,确实如此,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认司马懿的才能。他的才能在三国里面应该也算是顶级的。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留言评论!我是听涛轩书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这个问题的人你还不如问"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聪明",或是"汉献帝为什么这么懦弱?","刘备为什么这么虚伪?""张飞为什么这么爆脾气?"
其实,这就是一个人天生的性格。但司马懿隐忍也是有后天的原因的,因为在曹操手下当差时,曹操就有杀了司马懿的心,老马从这开始隐忍不发,才保得性命。到了后来曹魏的几代皇帝,司马懿一直被人打压,大起大落,如果不是靠着这样的隐忍,早就灰飞烟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句话叫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不赞同説司马懿最初是没有想过要夺取曹家大业,这类似于没有人不喜欢钱一个道理。从诸葛亮设局迫使刘备三顾茅庐请求他出山,也能得出当时的武将也好还是文臣也好,都没有一个单纯,要不然在战争时期,单纯的结局就是死亡,司马懿那么聪明的人又怎能不知。司马家族是做生意和文臣的,当时北方已经是曹家的,要想得到曹家大业只有借别人的力量造就自己的梦想,荀彧(借助曹操势力复辟汉朝)就是这样的人,结果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枪杆子出政权”,天下是军队的天下,不是个人感情的天下,所以荀彧死了,当然司马懿也明白这道理,于是夹着尾巴做人,养精蓄税。曹操后期和曹丕时期,正真能够为曹家牟利天下的也就司马懿一个,于是司马懿的春天机会来了,上天也倾向于司马懿,因为曹操和曹丕很快的死掉了,曹叡继位,实际大权落入曹真手上,于是曹叡为了得到中央集权制,打压曹真,提拔司马懿,随后用政治手段让曹真和司马懿内斗,在内斗的过程中,出现了效忠司马懿的军队,这才有了夺取曹家大业的资本。
上一篇:明代鸡缸杯为什么那么贵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