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司马懿为什么懂得隐忍并后发制人?
司马懿,他的,司马司马懿为什么懂得隐忍并后发制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司马懿为什么懂得隐忍并后发制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懿老谋深算,是个人精。年轻时,曹操要他出柜,他固辞不受。非把少年虚度,熬成了婆婆的年龄,才大放异彩。司马大神那智商,到哪不能发光啊,偏偏等要老了才想起功名?这不怨他,他也是迫不得已。
那么,他有哪些不得不说的苦衷呢?
第一,不是他不想当官,光宗耀祖,而是当时曹魏的政治环境,让他看不到出头的希望。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将星云集。武将有曹仁、夏侯渊、许楮、典韦等等,战场上杀人如麻,都能独挡一面,一般人惹不起。谋士里也是藏龙卧虎,荀彧、郭嘉,皆是不世出的人才,在曹操眼里,地位很高。司马懿出现时,曹操的班子已经搭起来了,那些人都是和他过命的弟兄,他想后来居上,很难获得曹操的专宠。
曹操的另一个优势,是运气好得令人发指。在创业前期,几乎是打谁灭谁。尤其是和袁绍争霸的时候,眼看要撑不下去,天降许攸,绝杀袁本初,霸占了他的全部。有了这好手气,曹操也经常装逼,带了几个人就要嫖张绣的嫂嫂。赤壁开战在即,他又写诗,又喝酒,反倒把打仗排在后面了。所以,他打江东的时候,也没带几个贴心的谋士。司马兄的妙计再多,这会估计曹操也懒得搭理,他的娱乐节目太多。
司马懿如果没沉住气,去曹操手里当官,结果多半是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很难引起重视。赤壁一战,曹操损失很大,出现了人才慌,大哭郭嘉,明白了谋士的重要性。匹马懿抓住曹操智商的空巢期,正式踏入仕途。装了好几年孙子,才出了头,得到了曹家的认可。
第二,司马懿的战术体系在三国前期不占优势。在和诸葛亮的角逐中,他以防为主,打死不首先动武,在耗死诸葛亮后,也没去欺负蜀国。他不是不想打,是自己守强攻弱,怕折本太多。
这种战法,需要有稳定的后勤保障。三国前期,大家的底子都不厚,只有当恶狗,多抢地盘,什么都往手里抓,才能吃饱饭,巩固势力。司马大爷的玩法,可就占不住脚了。等他慢条斯理的算清楚了,那地方早被夺了。刘备早上还在徐州起床呢,晚上就被吕布赶到小沛睡觉了。这么快的变化,估计司马懿适应不了,他毕竟出生大族,对颠沛流离的日子,过不惯。
有了这些人生经历,加上自己算计的优势,他懂得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后发制人才是他的杀手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隐忍二字属于司马懿早期就形成的沉稳坚毅、谨慎周全的人物性格,更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枭雄所具备的特质。且成为司马懿从始至终秉持的处世原则,而相应的后发制人,则成为仲达一生行事的制胜之道。
司马懿二十岁就以才名闻达于乡梓
并得到曹操的注意,进而起意征辟于他。《晋书》有记载司马懿以生病为由拒绝了曹操的征辟。于是曹操派刺客去试探真假,刀子都快砍到身上了,司马懿仍然大胆的卧在床上也一动不动。从这就能看出,二十岁的热血青年有这份大胆的坚忍是何等的难得,可见司马懿很早就开始具备和培养自己坚忍的性格。
年届三十岁之际,一是曹操再次强势的征召,二是想来已经渐趋成熟的司马懿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因而司马懿顺势而为,正式出仕。这里能看出,司马懿非常知进退,并不是一味的对抗惹来灾祸。
作为前辈枭雄的魏武帝曹操观察力敏锐而善于识人,对司马懿有清醒准确的认识。不但察觉出其有雄豪之志,更有狼顾之相,而且早早就对曹丕下断语说“司马懿必不甘于人下,日后必然成为祸乱曹家的隐患”。可想而知,司马懿在曹操手下是如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
司马懿再次展现出隐忍低调的深厚功底。他异常低调的安于本职,勤恳尽心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此外就是不动声色的亲近和交好曹丕,给他出谋献策,助力支持他成为正式的继承人,遂成为曹丕最信任和得力的属下之一。也因此司马懿得到曹丕的庇护,分担了来自曹操的威胁猜忌。
同时司马懿虽出身汉朝旧臣体系,但他早早就完全表现出对曹操的衷心拥护支持,更时常在军国大事上给曹操提出正确的建议和谋划。多管齐下,司马懿不但逐渐打消曹操的猜忌疑虑,更在曹氏政权中崭露头角,平稳上升。熬到曹操去世,司马懿被委以全权处理其丧葬大事的重要职务,一时间内外肃然。由此在曹操时期,司马懿不但成功保全了自己,更是奠定了自己在曹氏政权中的地位基础。
曹丕继位建国称帝,对司马懿的信任和重用达到高潮
俨然把司马懿定位成为可以代替自己留镇后方、督抚军国的安邦重臣。临终时予以辅臣之职。魏明帝曹叡继位,司马懿正式开始全面转型为军事统帅,并逐渐掌握曹魏的军权。期间司马懿更是把隐忍后发制人的策略发挥到了极致。
对外,司马懿抗衡来自诸葛亮的大举入侵。他的策略就是依托有利地形,占尽地势,以守代攻,进行消耗型的持久战、阵地战。此举有效的阻止挫败诸葛亮的北伐之势,并最终逼得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期间,诸葛亮甚至以送来女子衣物,侮辱司马懿像个娘们一样没有血性,来挑衅逼迫司马懿出战。司马懿非但不受嘲讽而被激怒,反而套话询问诸葛亮的琐事,以此准确判断出诸葛亮死期将至。
对内,司马懿反而用诸葛亮的北伐逐渐攫取军权。期间先不露声色的套路搞死了曹操时期留下的硕果仅存的大将张郃,还借诸葛亮之手打击压在自己头上的曹真,生生把他熬死。到此时,司马懿把军中曹操旧将势力、曹氏皇族势力一一除去,自己全盘掌握了军权。并以此征战四方,拒蜀抗吴,平灭公孙渊,在军中奠定不败统帅的地位。
魏明帝曹叡死前托孤于司马懿与曹氏宗族曹爽。
曹爽代表了曹氏的皇族势力,天然具有优势和号召力,以此来逼迫司马懿,想将其逐出曹魏的权力中枢。而司马懿虽被剥夺军权,仅留下个太傅的虚职,但仍然不骄不躁,一副听之任之的合作态度。
果然天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曹爽一伙倒行逆施,但知以低劣手段争权夺利。对外军事失利,对内结党营私、专擅朝政,甚至逼迫太后。结果使国力衰退、朝廷动荡。朝野大臣、有识之士渐渐开始寄希望于司马懿出来收拾乱局,主持超纲。司马懿也留下名言“且止,忍不可忍。”
上一篇:明代鸡缸杯为什么那么贵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