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医开药,每味药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剂量,桂枝,都是中医开药,每味药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依据又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错,无论是现在的教材《中药学》,还是历代的中医典籍,都对中药的使用剂量有一个严格的标准。特别是《伤寒论》上的某些方剂,单味药的剂量变化直接可以改变一个方剂的性质和名称。较著名的如“桂枝汤”与“桂枝加芍药汤”,以及“桂枝加桂”汤等等,药物组成一样,但其中的某些药物的用量却不一样。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用药的依据是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和药物的功效特征。
有了这个指导原则,中医用药的剂量变得灵活多变了,甚至已经把学校教材上规定的剂量抛到九宵云外了。
比如附子吧,教材说用5到15克,李可老中医在救治危重病人时,有时用到120克之上。再说石膏吧,教材说用20至50克,清代某些温病名家可以用到200多克。
可见,中医治病用药重在理和法,不是脑袋一拍,计上心来就可以决定的事情。
这里说说我个人是怎么掌控用药剂量的(因为我的中医是自学的,所以自认为有点特殊心得)。最初我是严格按照书上规定的的剂量用药,所以开出的方子经常有几点几克,不容一丝含糊。逐渐的我意识到:药店的店员似乎根本不顾及我的感受,称杆一翘,多一克了;称杆一弯,又少一克了。但是不管怎样,我喝了都有效。
过了几年,我再到药店买药,都是张口就来:我买点黄芪、人参、当归、地黄!店员问要多少?我说随便,——那就每样100克吧!
这时候凡是我和家人自己喝的药,我都是随手抓,不问剂量的。到最后连经方剂量也不管了。你问我有不有效果?我说无效你信吗?
但是我给别人(朋友、亲戚)开的药,一定会斤斤计较的。我会把相应的药抓到我需要的剂量,往称盘上一放,多少多少,折算出来告诉别人。
这些年有种说法,院校毕业的中医学生似乎治不好病。我仔细看了一下教材书上的药物剂量,总觉得太轻描淡写了。当然,我肯定也不会质疑,既然白纸黑字印刷在上面,他总有其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医药物用量,都是根据医书,流下来的量配置的,但是每个经方的量,都不能瞎弄,比如《桂枝甘草汤》就两位要,桂枝四两,甘草二两,不能把任何一味药弄多或少了。弄多或弄少,那疗效就差多了,这付药的比例是二比一
上一篇:腰椎管狭窄引发左腿麻,不能走长路,在家该怎么做康复锻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