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写一个好的申论开头?
开头,文章,问题如何写一个好的申论开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用在申论文章写作过程中,很多考生有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文章的写作,一听考试写文章,有点头大,甚至很多考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开头写作的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点,仍然不知如何下笔。首先要明白文章的开头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说让读者通过看你的开头就能明白你文章要写哪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们就通过几个方法讲解,让大家了解文章的开头其实很容易。
【概括式开头】
写作公式:概括主要问题+分析原因+观点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是现在唯一存在的四大文明古国。(现状)文明如花,百花齐放才是春,如果固步自封,文化就会陷入循环、单调,缺乏生命力;兼收并蓄,习其他文明的长处,才能源远流长。(分析原因)当今世界,我们既置身于文化的交流,又面临文化的竞争,要让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异彩,我们既要保护自身文化的特色,又要加强输出与交流,与世界共同分享人类的文明成果。(亮明观点)
【引用名言式】
写作公式:名言+材料分析+观点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则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子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名言引用)无论个人还是国家,不习“礼”都无法立足。国人国外旅游时在古迹上随意刻字,不尊重当地宗教和风俗,正是缺乏礼仪的表现,与我国日渐崛起的大国形象不符。(联系主题分析)因此,要学礼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树立大国意识。(亮明观点)
【转折递进式】
写作公式:好现象+问题+分析问题+观点
我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封建社会时期就形成了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好现象)然而,近些年来,我国游客大闹国外机场、在旅游景点肆意涂鸦、老人倒在街头无人敢扶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令舆论哗然,也发人深省。(问题描述)究其原因,是道德、礼仪方面的教育缺失。(分析问题)因此,我们应“学礼以立大国意识”提升我们的国民素养。(亮明观点)
常言道: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还是需要大家拿起笔,勤写、勤练、多总结,慢慢你就会发现申论它独特的魅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铺陈开来式 即先交待问题产生的背景,根据事例,首先肯定取得的成绩是主流,随后话锋一转,指出总体上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有什么影响或危害,解决的必要性、迫切性,最后是简要阐述如何加以解决,提出总体思路。正所谓“开门见山,落笔扣题”。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此种开头方式必须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提炼出文章的论点。 文章开头: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土地征用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解决好土地征用问题,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大力做好土地征用工作。(《命脉》) 分析:文章开头先指出了土地的重要性,而后笔锋一转,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土地征用问题,分析其影响、危害、解决问题的意义,最后提出方向性的对策思路。 分析论述式 在一些情况下,直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办法。但是,要注意分析的深入性,忌浮于问题表面,泛泛而谈。 文章开头:能源是维系经济生产不可或缺的“原动力”,是当代人们生活每分每秒都离不开的“血液”,是驱动当代社会正常运行的“生命线”。毫不夸张地讲,能源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命脉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等一系列资源节约的这一约束性指标,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解决好能源问题的重视和决心。(《能源安全是经济的命脉》) 分析:文章开篇即深入分析了能源及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上来即可吸引读者的注意,引人警觉,此外也显得目的明确,直奔要害,给人简明直接的第一印象。 实例导入式 举实例作为文章的开头是申论文章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例子可以是给定资料中的,也可以是资料以外的世人皆知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实效性强的分析吸引考官注意,达到“借题发挥”、衬托主题的作用,强化表达效果,加强论证力量。举例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思考,要有对这一事例的评价,把事实、数据等例子同分析评论结合起来,做到用例恰当、说理透彻。 文章开头: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从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到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倒塌,从焦家湾大桥垮塌到云南省临沧市遮奈水电站坍塌事故,这些层出不穷的事件无不透露出我国现在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着重大的质量问题。(《工程质量之任重于泰山》) 分析:把反映同一个主题的时事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概括,并作出相应评价,指出这些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最后自然而然地论述文章的主题。这既吸引了眼球,也体现出作答者对时事的高度关注,无疑会让阅卷者刮目相看。 引经据典式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俗语、谚语,引用名人如领导人、专家学者的权威论述、党和政府文件等来作为申论文章开头部分的一种表述方式。这种开头方式能大大增强文章的文采,迅即吸引阅卷人注意并博得好感。但需强调的是,引用不能牵强,一定要恰当、直接,使引用的部分与文章有机的融为一体。 文章开头: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行渐远。曾几何时,“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人与自然》) 分析:文章开头采用了“引言式”。引用了唐朝诗人杜甫《水槛遣心》和宋朝诗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的诗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妙用修辞式 修辞引题是指文章开头采用对比、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引出或阐述文章论题。使用修辞引题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修辞方式时要尽量朴实,不可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贴合申论文章真实、严肃的效果。 文章开头: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苍鹰不停歇的身姿。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星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在物质横欲的现代都市,房价飞涨,工资永远跑不过物价,贫富差距更大,人民的信念在逐渐被磨灭。人大会议传来“民生”的呼声让百姓心中的信念又获得了重生。(《关注民生,重拾信念》) 分析:文章开头先后使用了两处排比,生动而鲜明地强调了信念的重要性;随后笔锋一转,指出人民的信念在逐渐被磨灭,对比之下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重拾信念的重要性;开头到此并未结束,而是出现了“二次转折”,指出“人大会议传来‘民生’的呼声让百姓心中的信念又获得了重生。”,既点出了民生话题,又将开头落在了积极的基调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