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鸿雁是蒙古族传统民歌吗?
鸿雁,蒙古族,民歌鸿雁是蒙古族传统民歌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鸿雁是蒙古族传统民歌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鸿雁》这首蒙古族民歌太好听,可谓达到美轮美奂效果之天外神曲。这首民歌由三百多年前一位活佛所创作,开始为一首敬酒歌,后来逐渐演变成思乡曲,达到今天这般顶尖级的效果是由已故作曲家祁达楞太先生完成。 乌拉特西公旗莫日更庙一世活佛,一七九0年盛夏的一天,云游到呼勒斯太苏木境内,视觉呈现呼勒斯太湖,里面长满了芦苇,又有白天鹅与其它鸟类在嬉戏畅游;连绵的山川,绿茵中健壮的牛羊;在来到湖边一户牧民正在晏客的家里,还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且喝了一些酒。回来后于是将所见的情景写成:“美丽的白天鹅,畅游在湖面上,辽阔的大草原,多么宁静安祥。尊贵的客人们,请你留下来吧,品尝那草原上,美味和佳酿。”并谱上曲,歌名为《鸿嘎鲁》,鸿嘎鲁是蒙古族语,即白天鹅的意思。现在我们很难想见三百多年前,一世活佛当时所到那个草原的实际景象,但从歌词中我们同样可以看见春草碧色,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鸿嘎鲁在呼勒斯太湖或鸣或飞,追逐嬉戏畅游,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丽画面;主人请宾客留下来,筵席上觥筹交错,“帐饮东都”的殷殷场景。 内蒙古作曲家祁达楞太(一九三六年——一九八三年)对一世活佛在几百年前创作的《鸿嘎鲁》这首民歌情有独钟,在一九六六年以前则已将它改编成今天这样的曲调。据说他七岁曾是一位活佛,十岁后还俗,进学校读书,解放后参加工作,先是在财政部门工作,后来去当时的自治区歌舞团。 青年男歌手呼斯楞演唱这首民歌可谓达到了最好听的程度。据说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国家领导人在富丽典雅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盛大宴会,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宴会后,中国的艺术家们现场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呼斯楞的一曲《鸿雁》,引来全场热烈掌声。其实呼斯楞无论在什么场合,对这首民歌的演唱都会给人们带来享受。青年女歌手范海荣是将这首民歌演唱到极佳效果的女中音,她的演唱风格与呼斯楞相似,也能给人带来美感享受。 然而与呼斯楞和范海荣不一样的女歌手,山西卫视民间好桑子方小菲则以另一种风格出现,演唱《鸿雁》也很能博得听众的赞美。诚然方小菲的唱歌技巧还有待提高的广阔空间,但她的这种唱法也确有其独到之处。她能将这首歌的歌词意境与本身经历融会在一起,唱出了对家乡无限眷恋之情;她的倾情演唱能将听众导入作品的悠远蜿蜒曲调的不屈与刚强之中,将歌曲的意境通过声音与表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甚而至于使人眼泛泪光。可见《鸿雁》旋律 的音乐魅力是如此之大。当然音乐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听同样的一首曲子,有的人会哭,有的人会笑。这正如《声无哀乐论》说的:音乐的自然之理,它独立于天地之间,有自己的自然本性,而与人的哀伤与快乐无关。即同一音乐有人听了会哭,有人听了会笑,哀与乐并非音乐所给,而是人心在音乐开始之前就有了哀与乐之情感。 当然“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曹子健《孟冬篇》“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的“酒醴”,一定是茅台之类的酒,香气柔和幽雅,郁而不烈,酒液纯净透明,味感柔绵醇厚,饮后空杯留香,为“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即或喝醉了,出现“驾鹤上汉,骖鸾腾天”的现象,醒后也不会喉咙痛、头痛,还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能给人带来舒适与健康。否则曹植开个大豪车,里面有桑拿房电影室,在里面喝着酒精兑自来水就不会很自在。所以形式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就像美酒激发人的情感一样,能给人带来享受,激发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鸿雁》即酒醴呀!“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的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歌词的悠扬、幽远、忧伤把人们带到辽阔的草原,看到草原上的蓝天白云。而江淹的“行子”在外会感到“风啸啸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是以会肠断而“百感凄恻”,在这里得到了印证。但江淹的“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不免使人感到有怨的成份太重,而《鸿雁》“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使人感到的是强悍,豪爽之气势。 《鸿雁》意境深远,人情味极其浓厚,将勤劳勇敢聪慧的蒙古族人民豪爽义气进行完美概括;旋律优美动听,其些许伤感抑郁、深沉沉重的思乡感情反映生活的真实性,而悠扬荡气回肠,热情豪放的阳刚之气,却唱出人世间惆怅苍凉的一面,人们在异乡为生计奔波、思念梓里亲人的深情。《鸿雁》形式与内容健康向上,是一首神曲。
上一篇:标致308有2016款和2018款,买哪一个好一些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