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大清朝中前期勇于进取、清正廉明,而到了后期却变得腐朽昏庸?
乾隆,王朝,清朝为什么大清朝中前期勇于进取、清正廉明,而到了后期却变得腐朽昏庸?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大清朝中前期勇于进取、清正廉明,而到了后期却变得腐朽昏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规律,不仅是清朝,基本超过二百年的朝代基本都经历了前期勇于进取,后期腐朽昏庸,这是封建社会的无法打破的客观历史规律。
唐朝唐高祖李渊创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积极进取开创贞观之治;武则天改革弊政开创贞观遗风;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勤政爱民,开创开元盛世,后期由于懒政惰政,最终使朝政变得腐朽昏庸,唐朝由盛转衰;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明朝,勤于政务,开创洪武之治;明成祖朱棣,积极进取,开创“永乐盛世”;到后期嘉靖,万历居安不思危,懒政,堕政,最终使明朝走向衰亡。
清朝努尔哈赤、皇太极锐意进取,奠定基础;顺治(多尔衮)气势如虹,入主中原;康熙开疆拓土,雍正勤政改革,开创康雍乾盛世,乾隆前期还能勤政爱民,后期则趋于腐朽昏庸。
从以上这三个朝代可以看出,前期的皇帝基本都能勇于进取,开疆拓土,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都会有一个转折,唐朝是唐玄宗,明朝的转折有争议就不说了,清朝是乾隆,然后开始走下坡路。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封建社会的王朝兴衰规律,即兴盛——停滞——衰亡,而清朝无疑是这个规律的集大成者。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为开创之君;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为守成之君;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为衰亡之君。
在康熙之前,基本都在开创天下,即使是康熙时期,也是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平定准噶尔,国家逐渐趋于稳定,到了雍正、乾隆时期,虽然还能对外用兵,但是国家已经进入平稳状态,国家人口,在乾隆年间达到上亿,嘉庆年间达到三亿。
但是乾隆后期,吏治荒废,贪腐盛行,到咸丰的时期已经行将就木了,尤其是太平天国与捻军作乱,再加上西方列强的入侵,清王朝开始逐渐走向灭亡。
人们对清朝皇帝的整体印象比较好,都认为清朝皇帝都比较勤政,而没有昏君,但是到后期虽然人,虽然无昏君,但是更多的是庸君啊!一个个皇帝都不思进取,在中西方重心互换的过程中置若罔闻,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而未能摆脱封建王朝兴衰的历史规律,在加上西方列强的入侵,最终使中华民族遭受百年耻辱!
以下是清朝的疆域版图变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很简单呀,前期用得着贪吗?人家那是合法的抢,反抗直接弄死一个城一个城的屠,跑马圈地。八旗才几个人,大明朝有多少土地,多少财富,直接抢就抢得盆满钵满
所以前期显得英勇进取,清正廉明
到了中后期,东西不够分了,也没有什么可抢的了,自身也变得家大业大,开销需要的银子更多,当然要开始贪,开始腐朽,人家念念不忘的是关外祖地
是这个理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对清朝的了解大都是通过电视剧,像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等,我就通过这些电视剧回答一下这个对古代王朝无解的历史周期定律。
在康熙王朝中有几幕我觉得很经典。
1.少年康熙在宫中的柱子上写下治黄、河务、撤三藩三件大事,表示要时时观看,日日提醒自己。
2.中年康熙与女婿葛尔丹大战时,蓝齐儿不顾一切冲到中间喊别打了,康熙说“大战在即,不能为了一个丫头乱了军心,现在谁挡在朕的面前,就是朕的敌人。”果断下令万箭齐发。
3.老年康熙在千叟宴上挥酒祭天,敬自己的政敌。康熙一生都在忧患中度过,他从少年时就励精图治,中年时舍亲为国,老年终于懂得自己的成就都是在敌人的激励下获得的,所以他感谢政敌。
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就是九龙夺嫡。黄河水灾泛滥,国库竟然没有钱振灾,康熙派铁面王爷四阿哥去办理国库追债最后逼得魏东庭上吊自杀。
什么清正廉明都是骗鬼呢,在康熙晚年贪污腐化,结党营私已经是刻不容缓了,连老状元都不得不借国库一两表示同流合污。
康熙为什么选择四阿哥当继承人,还不是自己一边大兴文字狱,一边纵容臣下贪污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快搞不下去,要找一个狠角色镇场子,提高收入。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雍正搞起文字狱比他老爹狠多了。
乾隆王朝是清朝的最巅峰,也是清朝衰落的开始。电视剧乾隆王朝不太出名,主要是他把大贪官和珅塑造成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忠臣,观众比较接受不了。
乾隆王朝简直就是和珅传,不过这也展现了乾隆时期的贪污腐化,官员可以大肆买官,犯罪可以交议罪银抵罪,这个王朝不衰败真是天理难容。
乾隆一生顺顺利利,少年继位,有两代帝王打底,家底丰厚,所以他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大肆挥霍,纵容贪污,宠幸大贪官和珅,号称十全老人,在后世只是个笑话。
要看清朝的灭亡,走向共和是经典之作。走向共和成功的塑造了李鸿章这一经典角色,其中梁启超来访,给李鸿章献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谋反,中策是勤王,下策是谈判。李鸿章选了下策,跟梁启超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清朝后期就一定昏庸吗?晚清四大名臣,光绪甚至慈禧都是聪明人,他们也试图变革图强,只不过是安乐旧了,积重难返,无力回天。
王朝的衰败就像温水煮青蛙,起初没有感觉,当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晚了,再怎么挣扎都是无济于事,只能看着自己慢慢死去。所以要时刻居安思危,不过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上一篇:男生如何学习服装搭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