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楚汉争雄时,韩信为何不拥兵自立?
韩信,刘邦,项羽楚汉争雄时,韩信为何不拥兵自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仅如此,等到垓下之战打完,刘邦又一次驰入韩信壁夺其军,这次同样也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这同样说明,刘邦对此时已经成为拥有70余城地盘的齐王韩信依旧还是拥有随时生杀予夺的权柄。
韩信不拥兵自立,有他对当时大势的判断,也有他对刘邦解衣推食的感恩,但很根本的一点,就是他头上始终悬着完全操控于刘邦之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根本无法拥兵自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小河对岸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军事天才,而其凄惨的结局也很令人哀叹。在韩信攻下齐国之后,有两人先后劝韩信背汉自立。一位是项羽所遣的说客武涉,武涉对韩信说道,刘邦贪得无厌(欲并天下)而无信义。而如今项羽与刘邦相持不下,天下之权重在韩信的手中。若韩信助刘邦消灭了项羽,则韩信就会成为刘邦的下一个消灭目标。但若背汉而与楚国连和,则可三分天下,而韩信却对项羽带有几分怨气,不肯背汉从楚。
如果说韩信不听武涉之言,乃因武涉是项羽说客的话。那么,另一位劝韩信背汉自立的却是韩信的心腹,此人便是蒯通。刘邦曾命令韩信攻取齐国,但后来又派遣郦食其说降了齐国,韩信闻讯之后,便欲罢兵。而蒯通却对韩信说道,将军并没有收到刘邦撤兵的名义,怎可让功於一儒生。韩信听纳了蒯通的建议,并最终平定了齐国。
而蒯通的策略要较武涉更进一步,蒯通也认为刘邦不可信。而韩信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无论归楚还是归汉,都难获信任。而莫若背汉自立,先成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然后,以韩信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可息楚汉之争夺。再削弱强盛的势力,而多立诸侯,以使天下维持均衡,则可令行天下。
但韩信以刘邦待其甚厚为由,而拒绝了蒯通的建言。那么,韩信若听纳蒯通之言,就真的能三分天下吗?其实也很难。
韩信是在刘邦的帐下而成长起来的,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立势力。例如,韩信麾下战功最为卓著的曹参、灌婴等都是刘邦的人。若韩信背汉自立,将陷自己於不义的境地,也很难获得军中的支持。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前204年)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
刘邦可以轻易地三夺韩信军,而不会引起军中哗变。皆说明韩信麾下的核心将领,仍基本上是刘邦的人。韩信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力量,这也是韩信的命门所在,故而,韩信才多次委曲求全。
参考史籍:《史记》、《汉书》等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拉队伍和领兵打仗是两回事,能拉队伍不定会打胜仗,能打仗的不一定能拉队伍。拉队伍是要靠威望靠人脉靠名气更要靠经济和控制军队的手段,打仗靠的是头脑靠策划靠判断和决断,刘邦有威望有名气更有萧何、张良、陈平等谋略和后方行政的管理人才,韩信领的兵是刘邦划拨给他的军队,他能率领着这些军队打仗不定能让这些士兵都为他卖命。楚汉争霸时韩信若造反很可能会给汉军造成分裂的影响和破坏甚至刘邦被项羽打败的可能,但他不能成鼎足三方的霸主,最多会被楚汉胜利的一方封为诸侯最后被杀掉,一性格方面韩信是孤傲寡情没有人缘的人,二能力方面,韩信是卓越的军事家战术家但他不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行政人才,政治和行政方面远远底于刘邦、萧何、张良、陈平等人。三人气方面,刘邦手下不但有萧何、张良、陈平、樊哙、周勃、灌婴等诸名的文臣武将还有几百万支持汉军的秦川百姓和一些诸侯盟军。说白了韩信、彭越、英布、樊哙等人是刘邦养的咬人的狗,刘邦是狗主人,萧何是喂狗的人,张良是训狗的人,吕雉是杀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为何不想做皇帝?这缘于一个人的理想与抱负。韩信祖上是韩国贵族,是拥戴韩王的,所以,拥戴,才是韩信的文化基因,这个基因制约了韩信的思想高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韩信带到齐地的主要将领全是刘邦的亲信,如曹参、夏侯婴、灌婴、张耳、卢绾,韩信自己的亲信没有培养起来,一旦自立,很可能沛县老人直接就把韩信给绑了;
第二,韩信号称兵仙,擅长军事不会内政,粮草、装备、兵员、行政人才全是汉军提供的,韩信擅长的奇谋全部依靠萧何庞大的后勤帷幄;
第三,没有韩信,刘邦依然是汉中王;没有刘邦,韩信就是一个看门的执戟卫士。刘邦确实对韩信有知遇之恩。还有刘邦杀的不是功臣,全是异姓诸侯王,是名义上和项羽平起平坐的诸侯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