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是怎么看待“厌女症”的?
女性,卑微,玛丽你是怎么看待“厌女症”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动漫中,女性显得很卑微,那么这属于厌女症么,那么你怎么看待厌女症问题?请说的详细点,有自己的观点,话多不要紧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是典型的女性权力捍卫者,她本人因为独特的个性和对问题审慎怀疑的态度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国宝级”知识分子,也是众多中年女性的旗手和偶像。《女性与权力》这本书中,收录了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关于性别议题的两次演讲。在演讲稿中,玛丽·比尔德深刻探讨了文化表象之后女性的权益问题。比尔德认为,我们对女性的偏见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影。传统文化的影响一部分来自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另外一部分来自于现在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1、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这方面我们很容易找到例子,比如文化中对男性声音的描述总是“低沉浑厚、富有磁性”,而女性的声音大多是“尖嗓门”、“唠叨” 、“磨叽”。对外貌的形容更明显,“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一个随着年龄衰老的男性面孔通常是成熟睿智的象征,而女人就只能是个"黄脸婆“ 、“过期货””了。红颜祸水,在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暴君或者朝代的衰落都会有一个女人背黑锅。暴君商纣王残暴无道,最终招致商朝的灭亡,但是人们却将大部分责任都推脱在妲己身上。那些颇具才能的女性政治家,比如孝庄、窦太后等只能在后宫低调行事。对“干涉朝政”这一行为谨小慎微,否则就会背负上大逆不道、谋位篡权的骂名,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我们所敬畏的神明形象也大都是男性化的特征。在莫高窟的壁画中,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也是一副男性化的面貌,只是在后来的一些影视作品中根据需要被改变了形象。2、现在文化对于人们认知的影响即便我们的文明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理想。即便很多文章鼓励女性追求财务、思想独立,鼓励女性从家庭杂务中解放出来,拥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判断一个女性人生成功的标准却只有一个:是否能够牢牢抓住一个优质男人的心!例如西游记中的女儿国,虽然女王拥有一个太平、富庶的国家,但是女王对唐僧承诺:如果他能留下来和她成亲,他就成为女儿国的国王,而她则甘愿做他背后的小女人。作为观众,我们丝毫没感觉有什么不妥之处,反而为女王的痴情所感动。《傲骨贤妻》中的艾丽西亚即便身为职场精英,人们对她最好的印象依然是她对家庭的忠诚,对丈夫的不离不弃,因此被发现分居时出轨,立马成为众矢之的。
玛丽·比尔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检查我们受到的影响: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领导人或者教授的样子,如果你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是一个男人的形象,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化对内心观念的影响,“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强大的女人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文化没有提供任何范本。 ”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我们当然无法辨别出自己是否属于“ 厌女症”患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卑微是卑微,厌女是厌女,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动漫中女性显得卑微大,我觉得还是大男子主义在作祟,中国古代尤其严重。近代现代女性权力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除了一些偏远地区,深山老林,女性已经不会觉得卑微了。
国产动漫很大一部分还是根据历史改编的,女性地位确实有些卑微。毕竟古代是男权当道,有些女人虽然尊贵,还是比较少的。
另外,日本自古就有这种尊卑,到现在也是如此。(这里不过多叙述)
厌女,从字面意思上是讨厌女性,厌恶女性。讨厌,厌恶,不是卑微。讨厌,厌恶,可能是童年记忆中有女性不好的一面给了他/她刺激,导致厌女。这种情况比较特殊,需要心理治疗才能改变。
至于女性厌女,我想是因为外界重男轻女观念造成的,希望自己是男儿身,这样可以做到很多女儿身做不到的事,而且还会被别人认同。
综上所述,卑微跟厌女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上一篇:茉莉花茶是不是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