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骆宾王的《咏鹅》,第一句只有三个字?
一句,古体诗,骆宾王为什么骆宾王的《咏鹅》,第一句只有三个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骆宾王的《咏鹅》,第一句只有三个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得先了解这个事件发生的背景。
咏鹅,这首诗是骆宾王7岁的时候写的一首诗,或许在当时都不能称之为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只能算是打油诗,但是为什么就被流传下来了呢?
这首诗写作时间是在初唐,在初唐,那时候还不特别重视格律平仄,所以对这首诗,也就不能拿诗词格律的要求去看待,再说,一个七岁的小孩,能把一件事,一个物象,透过精简的文字组合,表达描写的那么贴切生动,本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看看这首诗,一首儿话诗,在我们小时候都是拿来启蒙读物。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过来就是:东边游过来一群鹅,他们通体洁白,形体优雅,一个个高傲的挺着脖子,向天高歌。春天来了,春水泛绿,他那白色的羽毛浮在水面上,红色的脚掌轻柔的拨开水波,留下一道道涟漪。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番景致啊,和适,安详。
在我们小时候,还学过一首启蒙,也是特别的浅显直白,给小孩一讲,小孩也能懂,那就是诗佛王维的《画》:
画 作者:王维 (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还有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所以,存在即合理。
这些趣意盎然的诗句,我倒觉得应该多一些,多给孩子们讲一些,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孩子们在欢乐中爱上他,生活中爱上他,而不是压一副重担给他们。
记得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所以,看问题,不能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去看待,时代在更替,眼光需丈量。
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工整,手法是独特,修辞造句,用典转折是挺好,但是能够欣赏的人真的很少,不是说不好,我们应该要有雅俗共赏的心态。
欢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古诗和律诗相比较在字数和平仄方面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
《咏鹅》头一句尽管只有三个字,如果加上标点同样占了五个字的位置。吟诵时也会用到五个字的时长。人们在朗读时拉长了声调的三个′′鹅″字反而更显得韵味十足,层次感更强烈。如果头一句不是三个“鹅"字而换成五个字的其它句子,这首诗就不会显得如此的明快和灵动。
浅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初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多了去。比如: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噫吁戏,
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来换美酒
为伊消得万古愁。
唐诗中除了必须每句字数一样的五,七絕,五,七律,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还有歌行,古风等不同形式。洛宾王这首鹅,连用三个鹅字,开章明义点明所咏对象,同时也形象的模仿鹅的叫声,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活泼。后三句不沾一个鹅字,只有白毛(鹅主体),浮绿水(静),红掌(运动主体)划淸波,(动)这一动一静,把鹅群游动嘻戏生动刻画出来。七岁神童,非同一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首好诗。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有句话叫做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的诗人,也是不拘一格颂诗歌。
在文学作品中,诗词的风格、形式是最多的。三言、五言、七言、各种词牌等种类繁多。之所以有这些形式和韵律上的要求,主要是追求一种和谐。诗歌诗歌,诗是用来歌的。朗朗上口,才会被传唱。
但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为传达作者思想服务的。一首好的诗,如果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一定的高度,那么很多形式上都可以突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诗歌,更加地自由自在了。
骆宾王七岁写了这首诗,被誉为神童。一个孩童,用他天真无邪的眼睛,对一只普普通通的鹅,颂出如此清新美好的画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那是一种对世界万物怎样的感知?我们要学习这样的一种观察力和情怀,而不要太过在意其表现的形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骆賓王的《咏鹅》美妙之处就在开头三个鹅字,古人作诗讲究五言,七言,音律,仄平,而"咏鹅"开始三字,它包括很多鹅,有大鹅,小鹅,公鹅,母鹅,代表一群鹅,才显示鹅的美妙之处。正是作者故弄玄虛,才特出诗的动人一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