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粮食价格一再降低,而所需要的化肥种子等种粮成本在逐年升高?
农民,成本,化肥为什么粮食价格一再降低,而所需要的化肥种子等种粮成本在逐年升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粮食价格一再降低,而所需要的化肥种子等种粮成本在逐年升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粮食价格似乎遇到了天花板,2018年公布的水稻最低收购价早稻120元/百斤、中晚稻126元/百斤、粳稻130元/百斤,与201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0元、10元和20元,而尿素、复合肥等农资价格却逐年增长,这让农民觉得种植粮食越来越难了,成本在增加,产出在减少,弄不好就得亏本。造成这一现象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农民种粮的规模小
大部分农民种粮是以家庭为单位,田地也是这一块那一块,比较分散,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而近年来人工费上升明显,在田间管理上也没有标准化作业,在产量上不是很理想。
二、对农药化肥过度依赖
农民种粮现在对农药化肥的依赖程度高,农村很多年轻劳动力到城里务工了,年纪大点的在家种地,而他们劳作能力有限,原来是人工除草多,尽量使用农家肥,而如今直接打除草剂和使用化肥。这也导致农药化肥近些年增长较快,市场需求大,使用农药化肥又导致品质降低,卖不上好的价钱,同时还导致农作物产生抗药性和营养过剩,进而影响产量。
三、进口粮食比国内粮食价格便宜
国内的粮食价格似乎降了不少,但与进口粮食相比依然没有价格优势,全球贸易不断深入,很多粮食加上关税还是比国内的便宜,这也是粮价上不去的重要因素。市场行情支撑不住粮价上涨,除非是严控进口数量,但恐怕很多粮食加工企业不愿接受,会想各种办法尽量进口。
四、化肥生产原材料上涨
煤炭、硫磺等大宗商品提价明显,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化肥生产企业迫于经营压力,必然会提高出厂价,出厂价提高了,经销商也会跟着提价,经过层层加价,到农民那里价格自然不低。
五、环保压力厂家转嫁成本
近年来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对于民众来说是好事,但对于生产企业意味着要进行工艺流程改造,必然要增加环保成本。有些不合格的厂家只有关停,市场上的供应量就有所减少,而市场需求却没减少,厂家会把环保压力转嫁给终端。
短期内粮食价格难有很多起色,而农资价格还可能有所提升,农民种植粮食会遇到更多困难,农民要转变种植方式,提高种植粮食的品质。市场在变化,如果不跟着变,那将会越来越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我们农民的生活与土地息息相关。
农资价格决定了种粮户投入的各项成本,农产品的价格却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民收入的高低。
化肥种子等种粮成本大大增加后,很多农民抱怨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肥料、机械、种子、人工全部都在涨价,本来就收入不高,又被耕作的成本占去了大头。
一般情况是农资涨价了,种植成本增加了,农产品价格也应该上涨。但是国内农产品很多东西面临滞销,给农民生活雪上加霜。
因为在国内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收购价格受国际市场供求影响。现在我国大量粮食是进口的,而外国的粮食价格,农业优势人少土地多,相对于我国更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国内种粮户无法与国外竞争,势必需要降价,种植户就没有利润可言了。
国内粮食价格一直下跌,国内农业政策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政府则鼓励农民进城落户,不管农民愿意不愿意,刚是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把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一定是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趋势,国内农业规模化才是出路。
我们则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化和粮食产业化:
国内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不强,根本原因在于小家小户的小农经济效率低、成本高。
我们就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将种粮作为一种产业化的手段去经营,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农资等成本,进而提高综合产出率,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而且国家对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会更大!
提高农业品质和创造农业品牌提高自身收益!
一个苹果在日本,可以卖1百多块,在国内1百块可以买几十斤苹果。
而相反1千块1斤的日本大米在国内都有人买,这说明大家并不信任国内农产品,我们刚要提升农产品的升值空间和农业品牌效益。通过打造各种有机、绿色、环保、高质、安全概念,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品质,创造更多优秀的农业品牌出来。
最后还是要积极拥抱国家最新农业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各项农业补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而且家里还有亲人在种着地,我内心非常渴望粮食价格能够上涨,让辛勤付出的父母能得到较高的回报!可现实很残酷。
价格走低,成本升高这究竟是因为什么?下面就我自己的观点简单讲述一下。
外部环境(指国外):生产高度集约化,在国外没有像咱们国内这样一家一户种植的模式,全部都是农场化、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程度很高,单位亩产高,这样的结果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大幅度降低,结果就是国外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等进口到国内加上关税比在咱们过生产的价格还要低。比如大豆的进口就极大的冲击了东北传统的大豆种植基地,很多人不愿意种植大豆。
内部因素(国内):
1.粮食价格低个人认为是为了土地集中经营、加快城镇化水平,转移剩余劳动力(新农村建设,土地确权,宅基地确权,流转土地的现象出现),这样可能会前期伤害一下农民的利益但是更长远的是为了农民更好的得到利益,确权后农民的土地可以流转得到租金,然后也可以去流转后土地工作,拿取工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