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智商不高的曾国藩是如何从愤青变成圣人的?
曾国藩,自己的,太平天国智商不高的曾国藩是如何从愤青变成圣人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智商不高的曾国藩是如何从愤青变成圣人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他创立湘军,挽清王朝于既倒,同时倡办洋务,开学习西方之先,是清王朝文臣封武侯的第一人。
曾国藩去世后,关于他的评价并没有盖棺定论,到现在仍是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但不管怎样,曾国藩都是历史上的成功人物,受到了诸多名人的推崇。
梁启超这样评价曾国藩:“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意思是曾国藩是古今中外排第一的厉害人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在读书方面有着极强的自律能力,积累了深厚的学识。
《清史稿》在评价曾国藩的成功时这样说:“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即曾国藩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贡献,是因为他有着高深的学问。而曾国藩的学问,源于其酷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并以极强的自律能力坚持自己的良好习惯。
1836年参加“恩科”落第之后,曾国藩借钱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足不出户,把《二十三史》点读一遍。中进士后到京城做官,曾国藩制定了课程十二条,规定了自己读朱子之书的日课、月课,“无日不看书,虽万事丛忙,亦不废正业。”即使到了晚年视力不好时,仍能“看书未甚间断,不看则此心愈觉不安”。
曾国藩读书很慢,所以有人说他并不聪明,但他读书非常自律,读书慢就想办法赶上来,所以他每天很早就起来读书。后来他的失眠也是因此而起。
正是在读书方面极强的自律能力,使曾国藩积累了深厚的学识,为其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曾国藩青年时即立有成为“国之藩篱”的远大志向,并以强大的毅力去执行。
少年时的曾国藩与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只知道读书科举,并没有展现出什么过人之处。二十岁以后,随着读书量的增加和学识的丰富,曾国藩立志学习圣贤,改号“涤生”,即涤去旧染的污秽之意。中进士后,又立下了“效法前贤澄清天下之志”,更名为国藩,立志要成为“国之藩篱”。
中进士后,曾国藩被破格选为庶吉士,他把儒学大家做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为了使自己在读书上不懈怠,曾国藩在自己的书房里写了一副对联:“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可见曾国藩始终把圣贤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国藩正好因母亲去世回到湖南,又承担起组织地方团练的任务,从此开始了他践行自己“国之藩篱”抱负的艰辛历程。他深知朝廷腐败对绿营军队造成的影响,所以他招募的军队训练严格,纪律严明,选拔的将军知人善任,作战勇猛,成为对抗太平天国的主力军队。
曾国藩在和太平天国作战时遭遇了很多变故。曾国藩缔造了湘军,但对在一线指挥打仗却并不精通;两个弟弟一个战死,一个病死;最好的朋友也被天平军打死。为了实现自己立下的志向,曾国藩以“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毅力,实现了自己年轻时许下的诺言。
第三,曾国藩性格倔强,有着坚韧的意志和事不成功绝不罢休的精神。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曾说: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曾国藩一生,无论修身、治学,还是治军、从政,始终是坚忍不拨,只要自己认定的目标,必须勇往直前地去完成。这一点在曾国藩与太平作战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他先后经历了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等,但均又在逆境中奋起,最后在与太平军战斗中取得了最后胜利。
梁启超认为,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取得震古铄今的成就,在于他能够“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曾国藩以钝拙的资质,能够取得“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功绩,在于其能以远超常人的毅力来实践自己的远大抱负,只有付出常人千万倍的努力,才能取得远超常人的功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国藩智商不高??能写出以心法胜世的《挺经》、识人见骨的《冰鉴》、传世良言的《家书》、冶家方略的《家训》等为人处世良言的曾伯涵,智商不高?是个比较忠厚老实、憨厚耿直之人?
行,你狠。我不回答问题的后半部了,只辩曾公智商高低。不说别的,直接上曾国藩的履历,你倒看看,从哪里能看出,曾公智商不行,别忘了告我一声,我去瞧个稀罕。
曾国藩出生于湘乡的地主家庭,6岁入塾、8岁潜习八股文、遍览四书五经、14岁即能读周礼、研史记、思论语。童试优等、秀才、贡士、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仕途,累至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又转任礼、兵、工、刑、吏部侍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
奉旨办湘军,1864年攻破天京后,赏太子太保衔,赐一等毅勇候。清代文官封武候第一人。后任饮差大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曾公还是“湘乡派”散文创始人,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清末重臣。是中国著名的理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政冶家。为实现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恪守“立德立功立言”。世誉曾公为“同治中兴名臣”,“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我看见的是,曾国藩从一个少年神童成长为国之栋梁。你从中能看到别的?我不信。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经济、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