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雍正朝的“台谏合一”制度指的是什么?
事中,谏官,雍正雍正朝的“台谏合一”制度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参考文献:
伍优政:《清雍正朝台谏合一之研究》,《台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年。
张世闯、程天权:《清代“科道合一”得失之再认识》,《北方法学》2015第5期。
何涛:《雍正朝“台谏合一”原因探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5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台谏合一”的“台”,专指御史所隶属的机构御史台。御史是我国年代最为久远的职官,“商代的甲骨文就有记载”。西周时沿袭此职,其具体的职能,或许跟记事以及掌管文书档案有关,其监察职能并不明确。
所谓“谏”为谏官,明清时期的谏官为六科给事中。“夫古之官未有专司谏者,专司谏始于汉武帝之设谏大夫”。早期专司言谏的官员,实应为君主的近臣,侍从左右,备顾问应对,可能会对君王发出的诏令产生一定的影响。给事中就是这类官员之一。给事中的核心职能,可以概括为“谏诤封驳”,谏诤权即对皇帝失当的行为进行规谏,以及对朝廷不合理的决策提出异议。谏诤权可以说是谏官设立之初就有的职能,也是谏官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相对于言谏权来说,封驳权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才归以给事中为代表的言谏部门行使。
所谓的“台谏合一”,其实质在于,御史与谏官在职能上出现了重叠,谏官负责规谏皇帝,讽议朝政,而台官专司劾举臣僚。这两者的职能原本有着明确的界限,但这种界限在北宋时期就开始逐渐模糊,御史可以议论朝政,而谏官也能劾弹官员。
其意义:雍正帝推行“台谏合一”制度,是对业已形成的给事中监察化现象做了制度上的规定,给事中不能正常履行职权,变得与一般监察御史无异,是雍正帝改制的最为深刻的历史原因。同时,出于强化君权的目的,清朝统治者所着力构建的非制度化的决策体制,也为给事中的监察化准备了社会条件,六科官员不能体察圣衷,在康熙末年的储位争夺中,表现拙劣,加剧了皇帝对六科官员的反感,成为雍正帝改制的直接推动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
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台谏有如此数人者,则买灯之事,必须力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台谏也。”
《宋史·萧服传》:“ 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鲠谔,顾台谏中何可阙此人!”[1]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言官劾父》:“台谏在事,遇大奸居位,即奋笔而弹,不避亲嫌。”
上一篇:我们80后可以做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