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童年悲惨/晚景凄凉,哪一个更可悲?
童年,凄凉,晚景童年悲惨/晚景凄凉,哪一个更可悲?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教授在《普通心理学》一书中的定义,心理感受的实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由此可以论证,凄凉的童年会导致误入歧途的青年、“幸福的家同总是相似,不幸却各有不同”的花式不幸的中年,以及承接而来的,极大概率的凄凉的老年。至于童年凄惨导致老年凄凉的具体机制,请各位自行想象或者参见上文给出的文献,在此不再展开。
另一方面,晚景凄凉所导致的内心伤痛还极大程度取决于个体。在此以《相约星期二》一书中的莫里教授为例(简介见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著长篇小说)_百度百科 )从不能行走,到不能直立,到大小便完全失禁、人的尊严全无,到肺部肌肉萎缩窒息而死,莫里将会眼睁睁的看着死神的镰刀一点一点放在自己脖子上,然后以不体面而痛苦的方式带自己离开人世,可以说凄凉无疑。但莫里却硬是用他的人生智慧,与外界、与死亡、与自己达成了和解,在生理上他是可悲的,在精神上,死亡的临近成就了他的高光时刻,无论是谁能不会带着悲悯的眼光看待莫里的离世,他留给我们的是平静与智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晚景凄凉的可悲程度又要大打折扣了,因为智慧,令人喜乐长存。
综上,假若在完全不了解人物设定的情况下,让我盲猜一个童年凄惨的人与一个晚年凄凉的人谁更可悲,猜前者的准确率更高。如果让我选择或者让我替别人选择,我愿意选择一个幸福的童年和客观凄凉的晚年,而非相反。所以我认为童年凄惨更可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定是童年悲惨。儿童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家庭,家庭幸福美满会使得孩子身心发展的健全,无忧无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反观敏感多疑、自私自利的人们可能背后的家庭教育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舒伯著名的生涯彩虹图显示,人在不同时段会身兼不同的身份,但第一个身份就是儿童阶段的子女,如果从起跑线上就遇到困难,真的会对后来的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等角色造成重大影响。当然晚景凄凉也是一种人生的不佳境遇,但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年轻的心态,不得不说影响一辈子的发展、经历、方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幼年丧母,晚年丧子,乃人生最悲凉之事。幼年的凄苦,莫过于丧母;晚景的凄凉莫过于孤独,而孤独当指无儿女。二者分不出谁更凄凉。母爱乃人间最伟大、高尚、无私的爱,无论处于何年龄段,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叫一声妈,俗话说八十岁有妈仍有人疼你。人生的天伦之乐就是晚年含贻弄孙,小辈承欢膝下。若是孤单一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又有何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比童年悲惨,晚景悽凉更不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少年时无论经过什么样的磨难,只要撑下来以后总有机率逆袭。
但是晚景凄凉可能意味着以前积攒的东西被命运洗劫一空。
所以,吃苦要趁早。
好粥不怕晚。
不过少年悲惨有一定的概率会形成心理阴影,影响以后的为人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童年悲惨更可悲
童年的记忆会伴随着我们一生 ,童年的所经所历会影响我们以后的所作所为,童年的悲惨回忆,老了回想起来也会如此伤感吧。在童年经历过创伤的人,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释怀,可能还到不了晚景凄凉的那一刻吧。可是晚景悲凉,想一想,曾经你还年轻过,也青春过,还有什么是想不开的呢,到了长眠不醒之时,回忆的是美好的瞬间,虽然会有一丝遗憾,但抵不过那些从小就悲惨带着痛苦入眠的人呐。
童年悲惨和晚景凄凉,说回来又不能具体谈论,我会觉得好绝对啊,都是命运,谁有能猜得到呢,面对童年悲惨,我们抓住机会改变命运,面对晚景凄凉,我们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还没有到晚景凄凉的地步,没有体验无法言说。
说说童年凄凉。
我不是一个童年很快乐的人。
父亲出轨,家境清寒,外债大把,母亲脾气暴躁易怒,老师同学欺凌。
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从小学会保护自己的我,遇事坚强不与人言说,总是躲在角落里更多那一个。
我为什么觉得童年凄凉更悲惨呢?
我不要清楚,也说不出来到底有多悲惨,但是童年快乐幸福的人,在以后人生每一个艰难困苦的时候,童年的温暖,能更容易撑下他走过每一个坎坷。
上一篇:西安未来城市潜力大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