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高中学习阶段很难受怎么办?
自己的,高中,层面在高中学习阶段很难受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高中学习阶段很难受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世界上的人的处境,无非有那么几类。
第一类处境叫做天赋异禀,天生我才,天降大任,天生丽质,天之骄子。诸如姚明,牛顿,拿破仑,苏菲玛索,撕葱。共同点是,只要努力,只要加一点运气,不出意外,或者干脆不用太努力,只要不作死,就能成功。注意,此处的成功是广义层面的,也就是当前人类社会99.9999%的人都会觉得他们很成功,也就是真·成功。
这是大部分人所面对的情况。曹学理论,当前人类生产力低下,资源匮乏,势必内卷。因此宏观无解是绝大多数领域的绝大部分情况。
我们都想拿高中拿两科奥赛金牌,高中和MIT大牛畅叙幽情,本科在普林斯顿和诺奖得主谈笑风生,直接把什么进Facebook,Goldman Sachs,年薪百万美元当成最Low的保底选项,探究宇宙奥秘,推进人类科技行程才是真正有意思的追求。
可现实是:期末考试的一个压轴题都够你喝一壶。能和北大名誉校友畅叙幽情就不错了。
我们都想17岁搞瘫澳洲电信,21岁在车库创办30年后全球市值第一公司,30岁才创业但50岁中国首富。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但别人在炫富飞机跑车这种没啥逼格的玩意儿的时候,低调地推出一个慈善基金会,或者干脆混得最差,起码也要列席《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N位领袖之一吧。
可现实是:你连创业的第一步都难以跨出,好不容易瞅准个机会一头扎进币圈,却正好被比你更高级的韭菜无情的爆头。
因此,宏观无解是必然。这个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出两个局面:
第二类处境叫做宏观无解,微观有解。
也就是说,大环境好,你未必好;大环境不好,你未必差。你个人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有自己的出路,且这个出路往往是你自己的。
第三类处境叫做宏观无解,微观也无解。
某人出生下来,即父母双亡,自幼寄人篱下,无依无靠,成年后进入血汗工厂,却因操作不慎,成为残疾。
往后就不用写了,到这里,你觉得这种人生有解吗?我觉得活成身残志坚的“感动中国人物”是他的最高目标,就像阿里巴巴上市路演视频里面的那个残疾人艺术家店主。
好了,以上三类处境介绍完了。
回到问题,高中好难怎么办?
由此判断,第一类人肯定不会问这个问题。那么第二类和第三类人,面临的其实是一个同样的大背景,就是宏观无解。
为什么难?不是你的问题,是整个资源分配的问题。一个残酷的真相是:从整体层面来看,把教育搞得太好,对于大局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试想一下,某一年某个地区的人口遭遇外星人“投毒实验”,导致该地区人口平均智商骤然升高,高考状元有同分几百个,可以预料,这种情况会导致整个局面失控。
因此,现在高中的难度就是一个系统层面的问题,要让相当一部分觉得很难,把他们淘汰出去。
那第二类和第三类人有什么不同呢?
第二类人能够利用一些优势,弥补一些短板。第三类人在他所处的环境无能为力,不能有任何对策,只能在群体性的环境中慢慢消磨,如同二战期间纳粹的毒气室,足够多的人能多少抵消你对于死亡的恐惧感。
说到这里,又要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信息独立性越强的人,危机感是很高的;反之,没有信息独立性,只是合群,则如同深水煮青蛙,毫无知觉。
所谓的短板,在学业层面,大抵是信息层面上的。
这个角度说,学习或许是最为简单的任务。不涉及到对于资本的获取和应用,也不涉及到对于人性的把握(除了对你自己),只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而觉得高中好难,无非也就是觉发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意识层面,另一个是微观的细节层面。
意识层面。我能想到的是当年“上山下乡,体察民情”时的一段经历。
四川的大凉山,是中国最为贫瘠暗黑的地区之一,不仅贫困,而且毒品泛滥,艾滋横行。接待我们的同志说,要搞几个宣讲,要让这里的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比教会他们一些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比起从前来的都是西南地区的大学生介绍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啥的,我们这个团队足够国际化,可以给他们提高一点西方世界的知识水平。
于是加州阳光,北海道滑雪,巴黎铁塔,伦敦塔桥,金门大桥悉数登场,当然这些犹如幻境,离得太遥远,不是靠语言和几张图片就能解决的,那些孩子们,从五岁到十五岁,都坐在一个土砖的教室里,眼睛里空洞洞的,与其说是理解,不如说是理解加想象我们所描述的外面的世界。
其实,这些都和学习的技术层面无关,但很多人缺的就是这个。
我认识的一位零零后小友,目前在美帝Top10念CS,她和我说,高二的时候还是废柴一枚,成天逛逼站,玩游戏。直到有一天,看游戏解说视频的时候,偶遇一个很有才华的up主,改up主比她大十岁,视频做的非常高端,在解说游戏的同时,会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自然是精英范十足。她的优良品质深深感染了她,虽然其中有暗恋的感情成分,但主要“还是被她的高智商,品味,美利坚的美好环境所深深触动”。
于是这位朋友疯狂学习,SAT,托福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突飞猛进,最后如愿以偿。
去年这位up主和一帮人在纳斯达克上市敲钟,做了一个很罕见的差旅题材视频,素材高大上,剪辑恰到好处,尤其是最后,配合着coldplay的音乐,无人机从夕阳的余晖下俯瞰哈德逊河,一大群00后粉丝们都疯狂刷屏,要好好学习。
可以肯定的是,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人虽然最后还是无法避免内卷倾轧的结局,但是总归会有一个概率,相当一部分的微观有解,就存在于这其中。
以上是意识层面。当然,还有技术层面的,这个才是主体部分。
这里又分为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信息材料本身。张首晟15岁考上复旦,用的80年代风靡一时的《青少年自学丛书》,那会儿材料太紧缺,不像现在,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太多太多。不仅有书籍,还有视频课程。理论上说,学校已经沦为一种群体的聚集地。
第二个维度是方法论。在这一点上,估计知乎可以排第一了,比起预习学习复习三部曲,太多的专业人士对此的深入研究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比如某核,某贤,某迪,某R都在学习领域做了很高的产出。这些号侧重点各不相同,文章质量良莠不齐,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触及本质,还只是虚张声势,虽然不能保证每篇都有用,但至少有用的东西都藏在这里,关键是你有没有鉴别力。
你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个层面了。
接下来,就是宏观无解,微观也无解了。
终极残酷现实是,学习本质是一个二元层面的活动。一方面来说,是系统层面的严格筛选,也就是你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你和自己的互动,这是一个哲学层面的问题,即你是不是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