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英国希思罗机场免税店对中国消费者价格歧视,你怎么看?
机场,中国,中国人英国希思罗机场免税店对中国消费者价格歧视,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尽管事发时也有一些人根据自身经历作出“优惠券是随机发放,和金额无关”的证词,不过从事后机场方和真正的事主:World Duty Free零售商的官方声明的用词(“对于已存在的问题给予立刻纠正”)来看,区别政策应该是确实存在过的。
这件事里有几点值得我们警醒:
1 虽然在舆论战里机场成了主要矛头所指,但就像上文说的,真正的事主是World Duty Free这个机场零售商。它和机场是场地租用合作关系,机场面向这些商业设施的主要业务是出租和场地管理,运营方针是不归机场管的。这件事里机场可能有监督不到位的责任,但主要责任在免税店这个零售商。但结果零售商的社交媒体页面没太大动静,投诉都集中在机场页面。机场有点躺枪。虽然这可能促进了调查,不过零售商在道歉时只发了微博,也可能有在国外互联网没投诉所以没影响的原因。
我们在机场遇到麻烦时,最好明确责任方,达到投诉有效率最大化。比如行李托运出现问题,主要投诉方向可能是负责行李托运的独立公司,而不是航班公司或机场。这样投诉起来能确保直达责任核心,少绕弯路。虽然投诉到其他单位大概也会帮忙转到真正负责的部门那里去,不过直接投诉到位还是能省不少重复的口舌书面功夫。
2 免税店的问题。从其他人在不同机场World Duty Free的不同消费经验来看,这家零售商大概是存在政策传达模糊,甚至执行不统一的经营管理问题的。从官方道歉的潦草,以及处理方式(发券标准一律提到1000磅),也可推测出零售商在对自己政策失误认识上的潦草。这件事也引发了大家对机场免税店普遍的不信任,比如实际上免税店价格并没有想象得低。虽然免了税但实际上单价已经提高了。
3 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对国际市场商业运作的影响
中国消费者消费量大、消费额高的行为特征这两年在经济和社会新闻中被反复提及,这股突然出现并增长的购买行为,对世界许多地方消费市场的影响我们都是能看见的。比如日本连续两三年都有新春中国游客大购物的报道等。
对商业市场来说有利润就会迎上并想办法最大化,比如一些著名商场和品牌推出面向中国顾客的导购、特别设计的产品等;而另一些则做出不恰当的应对,比如限制购卖量(面对中国顾客就谎称商品没有了),或者像WDF这样针对客流量大的机场和航班人群,作出区别性的政策,还随机变动政策。比如,根据界面的报道,1000磅标准是针对去往北京的航班,去往巴黎的就是79磅。相比巴黎,来往北京的中国客人光顾频率可能更少,更有冲动大量消费etc,WDF可能是根据类似的消费分析制定了不统一的优惠政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不同机场对WDF的体验不一样。
根据消费人群的特征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定价,优惠等)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消费中是常见的。因此这件事背后大概没有多少真的源于对国民的歧视,更根本的原因是资本面对利润的贪婪嘴脸是盲目的。而这个问题,大概要假以时日,通过消费行为和市场应对能力的成熟和磨合才能逐步看到改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对那些把中国人当成傻瓜,不尊重中国人,歧视中国人的国家和商家,一定要狠,那就是永远都不买他们的商品。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是任人宰割的肥肉,在中国人身上赚钱,还不尊重中国人,我们中国人真的就那么贱吗?没有尊严吗?醒醒吧,中国的同胞们,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利益。为什么小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死不认罪,还恬不知耻的说:即便向韩国认罪,韩国人也不会到日本去消费,即便不向中国认罪,中国人一样会到日本去消费。所以,那些在历史上,曾经侵略过中国的国家都有这样的思维,虽然,我们不能用武力去击他们,但,我们有能力给予他们最有力的回击,就是停止对这样国家的旅游消费。有点中国人的尊重吧,真的别像个傻瓜就知道买买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声明的是,当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本人认为希思罗机场免税店的做法是非常令人可耻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客人都不应该被分出三六九等以至于被区别对待。
但同时这个事件也不免让人深刻反思。为什么中国在自身发展中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在当今世界舞台中的地位也是如此的夺目,GDP的增长又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国人的地位确没有显著的提高,被区别对待,被歧视的事件依然层出不穷,有时会让人即麻木又莫名。
我想或许跟以下两点或多或少有些关系。
对国外商品过于看重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原因有二,其一,国货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没有在国人心目中建立起应有的信任度。其二,国外进口商品在国内价格虚高,这样间接导致国人一味跟风出国消费,衍生出任何时候任何东西只要在国外买就超值的想法。
这里需要思考的一点就是,本身出国消费没有任何需要质疑的地方,但在仔细甄别商品优劣的前提下,如何理性地消费,避免跟风似的冲动,这是至关重要的。
对品牌价值不甚了解
曾经有个段子想必大家都知道,说国人出国买奢侈品,走进一家店里,指着其中几个包说道,除了这些,其他的都要了。暂不论故事的真伪,但可以想象如真实发生,店里的销售在高兴的同时肯定会夹杂着些许的错愕和不解,因为他们还不曾见过买奢侈品像买白菜的顾客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