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节回家,你会趁机置业吗?
城市,房价,自己的春节回家,你会趁机置业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春节回家,你会趁机置业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运,是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群体式迁徙。
北上广深,地铁没了沙丁鱼式高峰期,街道上也只剩稀疏的人流。
商铺关门,菜场歇业,吃个早点都没地方去,楼下那家包子铺的老哥,早早儿的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过年了。
繁华都市里的本地土著说 “空城,现在是一座空城了”。
与此同时,正是三四线城镇一年之中,最热闹,最人气的高光时刻。
返乡大潮携带着满满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滚滚而去。
今年挣了多少?一个月多少工资?年终奖发了多少?什么时候结婚?
最后的,买、房、了、吗?
挤的急赤白脸的刚回到家,气儿没喘匀就要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发问”。
故乡是回不去了,故乡没有我的咖啡标配,没有共同语言,只有家长里短,人情世故。
当年的玩伴少年早已在春节烟雾缭绕的饭局里变成了面目模糊的油腻大肚男。
但没有钱在他乡留下,所以成了“漂”,成了老家亲戚眼里的二百五。
“没有车,没有房,没有对象,没有身在体制内。你在外面瞎晃荡个什么劲?”
尤其是当家乡的发小、老友都已经买房买车,三年抱俩,早早完成了我计划40岁完成的事情。
没有大城市的压力,没有脱发的担忧,比我过的惬意多了。甚至,赚的也比我多.....
一年到头勤勤恳恳当“漂”,回到家还要面对这种鲜明对比,心态几乎要崩。
但一线二线的限购限贷和高额首付,难住了大部分囊中羞涩的年轻人。
在外奔波打拼,有的人有能力够努力,又会选择,也许可以在这个城市落脚扎根。
但大部分人即便很努力,收入也不错,却因为高额首付这个需要家底的门槛,也只能被这座城市关在门外。
大城市:请你有钱了再来见我,不然我们就分手!
老家:回家吧孩子,家里不嫌弃你!
所以“返乡置业”的招牌才会打的这么大,文案才会写的这么生动。
异乡的追梦人,也会有疲累的时候,一年一搬的租房,房租在涨,房价也在涨,面对高房价的绝望。
而年龄渐长,婚龄逼近,谈了多年的女朋友还是女朋友,所以渴望拥有一处安身立命之所,拥有归属感。
这种对房子的极度渴望,很容易在回到家乡之后,失去理性,冲动买房,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压力。
因为老家的房子真便宜啊,拼死买不上一线的老破小价格,在家可以轻轻松松买套大平层了。
这种“返乡置业症候群”基本每年都要来一次。所以每次心里都及时警铃大作,打住打住.....
返乡置业从来都不是一种选择,别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好吗好的!
选择是什么? 你可以选a,也可以选b,然后二者之中选了b,这叫做选择。你选择不了a,只能选b,这叫做逃避。
你应该想到的是,你有限的积蓄,像只有一发的子弹,你不打在靶心,选择打在了1环,而原因是打1环比较容易?
那脱靶是不是更容易?
架不住亲友的催促和开发商的温情套路,把近十年里唯一一发子弹,打在了三四线小城,等同于失去了扎根大城市的机会,那下一代呢?
会复制你的命运,会把你当年未完成的事,再试着完成一次,和你当年一样成为沪漂、北漂、深漂、杭漂。
但别忘了,现在留在大城市只需要100万,而20年后,是多少?
所以最高昂的成本不是那100万,是时间差成本和阶级固化的速度。
回老家的路上,就发现过年时期的老家,比“富强民主和谐”的24字标语更多的是,“返乡置业”的大招牌~
开发商固然使尽浑身解数,送米送油送红包,送车送装修送现金,更有甚者,1234的给你列出明明白白的理由。
但他们千呼万唤的沪漂北漂深漂们,真的都愿意回自己的三四线小城或者乡镇吗?
不,不愿意。
我们来看(tu)看(cao)他们列出的理由:
一,城市化建设加速。确实,小城市的发展在提速,地铁高铁这种周期长投资大的建设虽然一时没办法定论。
只说商业配套,小城市也是建万达的建万达,搞商圈、修建奥体,然后就开始围着这些商业、奥体建楼盘。
但要知道,小城市的商圈是很有限的,可能一个城市最多也就一南一北两个,有的甚至十里八乡就一个。
举个自己的亲身例子,回家过几天春节,老家的万达以及万达门前的马路,初一当天差点没被车子和人流挤爆。
大城市的商业完善且分散均匀,不会有这种过于集中的盛况。
二,一线城市房价高。
感觉这句话完全说反了。一线城市是限价最强力的地方,所以反而“物有所值”,看高实则不高。
三四线,甚至普通二线城市的房价有多虚高感觉不到吗?匹配不上城市价值的房价,看低实则不低。
虽然价格相比于一线仍然有优势,两三千块的月供什么的也不在话下。
生活质量是保住了,不用惴惴不安的当房奴,也不怕月供资金链断掉。
但最大的问题一点也没解决,这样的房子——没价值!
基本的“优胜劣汰”逻辑是不会变的,随便去查查市县城镇每年人口流失率,都能看的出来,年轻人的选择早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样子。
如果乡镇县的青年跳过了他们的四线城市直接跳进省会,甚至一线城市,那三四线城市这一批批拔地而起的新楼盘去卖给谁呢?
用来自住?县城的房价早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地居民的承受力,全市人均收入两千的地方房价破八千的城市比比皆是。
用来出租?租房在一二线城市还是可做的买卖,在县城,可不是。
不是租不出去的,就是租不上价,房子本身也会自然耗损,二手房会长期的线性贬值。
虽然不是人人都有新房癌,但房产本来就更新迭代很快,小城市的二手房老破丑,新盘又不会像一线城市那样抢破头摇号。
那凭什么买你的二手?
你的投入又何时能回本?想必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三,楼价洼地?科科~
三线及以下的省市里,经济实力稍微比周围好一点的的县城,目前均价几乎都上了5000+,剩下也都在4000~5000之间徘徊,本来在大城市就只能蜗居,回老家里还不买大一点?
好吧,随便买一套百平米的三房,起步价格都在50万以上。
更不用说强省市县或者接壤一二线城市省会的县城,房价都在这一波房价涨幅里跟着鸡犬升天了。
再有不错的楼盘品质,和品牌开发商的title加持,动辄百万的房价,在很多乡、县、镇成了常态。
哪儿贵哪儿便宜?
买这种人生只做一两次决定的商品,不是去超市买颗大白菜,房价短期内会骗人,但城市的实力不会。
四,本地人才缺口大。
因为人才才不会傻到呆在一个没机会的地方,当然缺口大。
试问,玩金融的,分析大数据的,搞新媒体的,弄P2P的,或者做码农的,回老家有市场吗?
上一篇:想好好回家过个年怎么就这么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