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大毕业生12年不回家,万言书控诉父母,大家怎么看?
父母,孩子,自己的北大毕业生12年不回家,万言书控诉父母,大家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挺大个人,应该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吧!即使你对父母的“约束”产生了厌恶,父母毕竟出自对你的爱啊!不然你是自然生长的?你是靠社会救助完成学业的吗?显然不是,你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说到底,你就是一个典型忘恩负义的孽子。我是当父亲,儿子在北京读书四年,深知付出的艰辛和金钱。有点分歧,我都是妥协的方式对待。可以说,父母从来都是无条件的赠与,从来不求回报。但是你如今“学有所成”了,居然能抛弃父母?可见你冷酷无情到了极点!尔是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请问你有何资格“冷淡”你的父母?仅仅凭借你今天有点“知识”吗?这种连父母都不“认”的人完全是人格的扭曲,可耻可恨!社会上能有朋友?对社会能有奉献?即使父母有千错万错,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父母给了你一个生命,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而这,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因此,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你更应该珍惜父母曾经给予的爱。也许,再过许多年,你当了父亲,你才能深刻反省今天自身的“过失”,当然,那个时候也许父母老了,亲情已经淡漠。有道是“子欲孝,而亲不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名哈佛大学的教授,得天独厚,拥有无可比拟的教育资源,于是,他的儿子被他培养成为哈佛大学高材生。可是,这个儿子很不快乐。父亲做出了反思,与儿子做了一次长谈。他问儿子,为什么不快乐?他做的一切难道不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吗?儿子回答道,我知道是为了我的前途。可是,你从来没有问过我喜欢做什么。教授很震惊,他问道,那你喜欢做什么呢?儿子回答道,繁琐的生活让我感到厌倦,我想过简单的生活。我想做收银员。
这是一个故事。是个教育成功的案例。
中外教育都存在父母与孩子认知差异的问题。
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作为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孩子择业的选择权大,就业面广,所以,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就是多元的。
而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高考制度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大学深造,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大学。这里首先是自身能力的提升问题,读大学和不读大学是两种不同的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
所以,中国的家庭教育的目标第一位就是考取好大学。
没有考取大学,那时另外一种选择。暂且不说。
为了考大学,孩子从小就要树立目标,首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切都是为了考大学。
而选拔性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都考。总会局限在数得过来的几门功课上。而高考就是得几门功课者得高考。
极端的家长,就屏蔽了孩子所有的爱好,限制了孩子所有的兴趣。让孩子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扑在高考科目的学习上。
北大这学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踏入大学,走向社会,才发现人生比考大学内容丰富多了。而他,除了是一个考试机器,在对社会的认知上,几乎是白纸。
出笼的鸟儿飞向高空,脱缰野马奔向草原。
这位同学的父母的教育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这位同学的父母或可以大义凛然地说,只要孩子好,我们无所谓。
也许,有人可能会腹议高考制度的不合理。也许,有人会责怪孩子不懂事,书白读了。也许,有人会责怪家长,只成才,不成人。
也许,三方都有问题。也许,还存在另外的问题。
什么叫成功?
考取大学就成功了?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这没错。家庭的希望是,培养孩子成龙成凤。这也没错。
问题就是,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协调家庭、社会、自己三者统一?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它的标准在哪里?
也许,这个大环境有关。简单责怪哪一方面,都是有失偏颇的。
存在的问题,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这就是前进了一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一听这个题目,我就十分气愤,北大毕业12年没回家,还控诉父母,无论什么原因?还是有几百条理由?你都是混蛋王八蛋,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父母把你养大成人,并且非常优秀,本应光宗耀祖。可你恩江仇报,控诉父母天理不容,就是你有天大本事和能太,不孝父母也是一个废物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去诋毁这个他,你不是他不知道他的感受,尊重每个生命的体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斯柯达昕动、雪佛兰科沃兹和大众桑塔纳浩纳,选择那个车比较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