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大毕业生12年不回家,万言书控诉父母,大家怎么看?
父母,孩子,自己的北大毕业生12年不回家,万言书控诉父母,大家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主体,父母事事控制着孩子,会让孩子感到窒息和痛苦,甚至给孩子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而父母却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爱孩子,导致了难以弥合的亲情。
虽然父母有他们的过错,孩子可以对父母的做法有一定的不满,但是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不能视而不见,或者选择性地忽略。接纳不美好的过去,才可以迎接美好的未来,父母虽然教育方式有错,孩子可以尝试地和父母进行和解,让这段对彼此都带来伤害的过去有个真正的了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去了西方国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里,感受到所谓的“自由民主”的上流社会之后,就一脸的崇拜与痴迷于“人权平等自由”的伪体制美国社会。
然后就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多么的悲惨,简直就是处于西方名著描绘的“悲惨世界”的情景里,然后开始以西方的民主自由作为标榜,对比出来“中国式的教育简直就是蔑视了自我个性自由的发展”。
让他感觉到从读书到现在,几十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愤怒与不满,从而爆发出来之后,就写了一个所谓控诉“自己父母的万言书”,还来了个“十二年不回家”,仍然振振有词地说,我不喜欢这个家,不想见到那个压迫我的父母,甚至他们还不能称为“称职的父母”。
故王猛就在此为借口来诉说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不公与管制,才让自己这么多年都想逃离他们。
这是多么完美的借口,自己在异国他乡里,在每个佳节之日就应该思念在万里之外的父母,给予父母的点滴关怀。在他的字典里,是没有的,完全没有。
王猛这人是“白眼狼”吗?
对的。凭什么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外求学,甚至父母能够在持续几十年的付出之后,不仅仅是金钱及精力,这些难道他都看不见吗?
而且如果没有了这样的管教经历,他哪来到北大上学,还能够到美国留学,并获得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人生。
这是他自己的努力而来,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这王猛 也是活了三十多年之后,才迎来了自己的叛逆期,青春叛逆期。
可是本应该在这个社会里,进行工作与交往,甚至可以奋力拼搏事业,也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突然爆发了迟来多年的叛逆期,那么对于自己的孤僻甚至是无端地高傲给予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
这样真的好吗??
未必。
他的父母有没有只注重了“升学率与期望值”,而忘记了教会他“情商与逆商”,因为从读书持续那么多年,都是在象牙塔之中渡过的,那么完全没有自己独立自主去处理过自己的情绪与困惑,在告知父母之后,仍然未得到重视,反而是打骂的结果。
这才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两者不均衡的事情发生了。
那么这个所谓的“万言书”控诉父母,是不是还存在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我们都处于教育的焦虑感,精英式的教育模式,仍然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会有着那么大的升学压力,才会给予我们这一代父母更大的压力,他们就想着自己的孩子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获得立足的机会,才会养成了“虎爸狼妈”的家庭教育格局。
因为他们也在想着,未来自己的孩子才不会依赖父母,成为“啃老”的一族,那么悲哀。
仍然建议这位所谓的留学精英在发表“万言书”这样的言论之后,可以与自己的父母进行深刻对话,解开自己的心结。
才能够获得解脱之后,孝顺父母并给以他们“夕阳红”的关爱,陪伴他们渡过未来的余生。
毕竟当未来某个时刻想通了,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时刻,也只会是自己一生的痛苦与缺陷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看出题目中的父母是典型的“强势父母”他们的口头禅“这都是为你好”,怀揣着为你好的观点,支配孩子的人生。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规划子女的路,其实如果控制好度,事情远没有那么糟。
而有的父母不接受子女的意见和反驳,不但不接受还采取强硬的方式压制,这种做法只会让子女在没能力的情况下顺从,有能力的情况下反抗。
我认为父母可以强势,但不能独裁。可以引导,但不能强制。如果父母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让家庭矛盾升级,甚至出现类似于题主说的这个情况,让子女和父母渐行渐远,反目成仇。
曾经看过一个真实的事件,独裁家庭酿成的悲剧,父母干涉孩子的生活和恋爱,就连当初大学选择什么学校和专业也不能自己做主,且不接受反驳,没有道理可讲,这是为你好,你必须无条件服从。
可是当触及到子女的底线时,肯定会激起强烈的反抗。故事的女主叫邹宜均,因为对个人财产支配的问题引发了她和整个家庭的矛盾,导致邹宜均两次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强制治疗。
在经历了两次伤害后,邹宜均发现最熟悉你、最亲近你的人打算“谋害”你时,任何人都难以招架。
为了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了不想再次被送进精神病院,她决定跟家人断绝关系,并将他们告上了法庭,最终邹宜均成功摆脱了束缚,投身于自己所爱的佛教事业。
很多人说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手和沙的关系,抓得越紧流失的越快。
我觉得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更像放风筝与线,父母不肯放长手中的线,子女都无法飞得更高。
只因为害怕风筝飞得太高,风筝的线会断,可这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一个翱翔于天际的风筝总比一个整天挂在墙上的风筝更有灵魂,就算哪天线真的断了又如何,风筝本就属于天空,迟早有一天要单独面对广阔的天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斯柯达昕动、雪佛兰科沃兹和大众桑塔纳浩纳,选择那个车比较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