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了好多育儿的书籍,但依然还是感觉在孩子教育中很无助,怎么办?
自己的,孩子,问题看了好多育儿的书籍,但依然还是感觉在孩子教育中很无助,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看了好多育儿的书籍,但依然还是感觉在孩子教育中很无助,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者: 赵玉梅(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系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李艳梅(韦志中本会团体导师班第三届学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瑞雪教育机构中级教师)
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学习肯定是没有错的,这点首先不要怀疑,只是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些时间。
某种意义上说,“无助”是个积极的信号,提示你你的短板在哪里。当你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大将之风,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时,你就在慢慢的成为一个教育自己孩子的专家。这个过程中碰到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时,可以针对性的学习或请教别人。
再说一下育儿书籍的选择。育儿书籍虽有很多,大概不过三个范畴:一是从术的层面教你一些技巧,比如如何沟通,如何鼓励等等,就像功夫里的招式;一类是从道的层面教你一些理念规律,比如儿童认知发展规律,青少年心理等等,就像功夫里的内功;还有一类是讲述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就像表演自己的一套拳脚剑法给你看。
光有招式,难免沦为花拳绣腿,光修内功,又会实战不灵,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成为动静皆兵器,无招胜有招的高手。而观看别人展示的意义在于会让你触动灵感,借鉴经验。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育儿书籍只是讲很理论的知识,然后里面的问题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心共性的问题。我们知道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问题的存在肯定也是有差异的。再说生活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再加上思考问题方式的差异,导致处理问题的效果差异,所以育儿理论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的运用。而且有时候我们还有这样的想法,看了太多的育儿书籍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了。因为很多育儿书籍他们的育儿理念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大的差异,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结合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一种育儿方式,跟着心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教好孩子,就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作到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寒假了多陪陪孩子,去动物园或者去看看电影什么的都可以,刚上映的麦兵兵之夺宝联“萌”就可以啊,我带我小侄子去看了,回来以后他就一直嚷嚷着要养大鹅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育儿书,那是他人的教育方法,而你家的孩子却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无助是正常现象。即使育儿专家,面对他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也有无助的时候,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但是面对自己的无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接受自己的无助,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在育儿路上,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百分的父母,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迎刃而解,并且培养出人人称赞的孩子。可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是不尽如人意,其实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软弱,允许自己的无知。育儿路本身就是父母的一场修行,让我们成长。
其次: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但是天使也是有缺陷的,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有缺点,这样我们才能减少孩子的压力,减轻我们的焦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本身是个伪命题,现在的教育成功即:“听话”,目的是把孩子放在父母个人欲望,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模具上不停地挤压打磨,一句“为你好”万金油式辩解解决所有质疑,先不论对错,很多的父母都称不上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活拨好动的孩子,被强制去学钢琴,安静爱思考的孩子,被拉去参加舞蹈班,可能理由却是:听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听说能加分?我以前曾经想学等等。。。。。
其实最迫切的,最受用终身反而没人教:生存和认识自己。
他们本是在天空飞翔的鸟或者是在大海里畅游的鱼,你却让他们在陆地上学奔跑,于是,陆地有了翅膀滴血的鸟,痛苦翻腾的鱼和焦虑不堪的陆地生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