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河南都有什么剧种?
河南,曲剧,豫剧河南都有什么剧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河南曲剧
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起源于河南南阳,分大调曲和小调曲,小调曲优雅婉转,轻快。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的河南曲剧,发展为戏曲剧种。由于曲调易学,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
三、越调
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
较大剧种:河南坠子,太康道情,大平调、怀梆、怀调、宛梆、大弦戏、落腔、道情、坠剧、四平调、二夹弦等,
河南坠子
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道情
是中国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太康道情、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
四平调
是由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接壤地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花鼓”发展演变而成的。源于说唱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简单易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四平调音乐中唱腔音乐是它的主体,以板式变化体为主,以平板为主要曲调,运用戏曲音乐板式派生原则,派生出不同板式。
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便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也有人认为,是根据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
大平调
指黄河之东的平调流派。另两种流派一是“东路平”,亦称开州平,以开州(今濮阳)为中心;二是“西路平”,以滑县为中心,亦称滑县平。明清以来,在黄河南北有大小19个大平调班社,社会上流传着“七东八西莫乱窜,曹州还有四个班”的民谣。据艺人相传,曹州这四个班是:东明县城南“三鳖肚”班、曹县“袁家班”、菏泽县“尤家班”和“天兴班”。清道光中期(约1830年左右),菏泽县成立了“双盛班”,随后又有东明县东明集的“耿发深班”、曹县的“袁豁子班”菏泽县尤宝田的“德盛班”等大平调班社相继出现。
二夹弦
二夹弦是中国的地方戏曲,主要流行于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部及北部、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二夹弦”。因其起源于民间流行的民俗小调,所以二夹弦在民间尤其是在乡村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
怀邦
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稀有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因起于旧怀庆府(今沁阳)一带,称名怀梆,故名怀调,俗称怀庆梆子、老怀梆、小梆(班)戏,主要流行于河南沁阳、博爱、济源、孟州、温县、武陟、修武、原阳、获嘉、焦作、新乡一带。其前身是由围桌说唱祈雨演变而来的海神戏,形成于明洪武、永乐年间。现演出市场低迷、演员跳槽等严重现象,整个剧种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需要从速采取措施加以抢救、保护
3、较小剧种:大调曲子、蟆嗡锣、罗戏、卷戏、柳子戏、目连戏、豫南花鼓戏、丝弦道、乐腔、五调腔等
大调曲子
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曲艺曲种。初盛行于河南开封,后流传于洛阳、南阳等地。约有二百年的历史。至清末民初,唱鼓子曲的艺人将旋律简洁、易于上口的各色杂曲小调用来作民间踩高跷时伴舞、歌唱,时称小调曲子,即河南曲剧的前身。其时,开封、洛阳一带的鼓子曲即因小调曲子的兴盛而渐渐衰落,而南阳一带的鼓子曲不但保留了下来,而且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发展至今的大调曲子。它的曲牌有二百多个,可分为大牌、昆牌和杂牌三种。曲体结构有单曲和曲牌联套两种。伴奏乐器以弹拨乐器为主,如三弦、琵琶、筝,打击乐有檀板、八角鼓等。旧时无专业艺人,
还有挺多的。下次再继续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平调,道情,坠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的邀请!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吧!河南被誉为戏曲之乡,戏曲资源非常的丰富,据不完全的统计大概有四十五种之多,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
豫剧、曲剧、越调被称为河南的三大剧种,豫剧的影响最大,豫剧主要发源于河南开封市,在其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又分为四大派别“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祥符调”,各具特色。其中豫东调唱腔雄劲有力,多采用大本腔和二本腔演唱,而豫西调相反唱腔悲壮凄凉,极具特色。代表作品有《刘墉下南京》、《大登殿》、《打金枝》、《下陈州》等。
曲剧发源于河南汝州(还有一说发源于河南南阳),又叫曲子戏。曲剧分为大调曲子和小调曲子,也有洛阳曲子和南阳曲子之说。曲剧演奏主要采用曲胡,声音非常的好听。主要代表人物有“南牛北马”(南阳的牛长鑫和洛阳的马琪),张新芳老师,李天方老师,谢禄。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寇准背靴》、《李豁子离婚》、《祭塔》、《陈三两》等。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