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二战舰炮在8英吋以上到14英吋之间几乎空白?
舰炮,战列舰,海军为什么二战舰炮在8英吋以上到14英吋之间几乎空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至于苏联海军的甘谷特级,毛熊从来就不是以海军见长的嘛……俄国人在海军这方面可以说是比汉斯猫还偏科了。苏联陆军一路高歌猛进大喊乌拉杀进了柏林,可是海军干了什么?海军在哪里?喵喵喵?可能只有在战舰世界里才能看到威猛雄壮的二战苏联海军……
↑没有黑俄罗斯的意思,勿喷。
四.结语
综上,二战的8英寸到14英寸炮不仅不是空白区,反而是在二战前的一段时期,最适合当时世界第二梯队海军选择的舰炮口径。
而开战后,重巡洋舰的主炮以203mm(8英寸)为发展上限,而战列舰主炮的口径都在往406mm甚至460mm口径方向发展,8英寸到14英寸自然就显得无人问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长文预警)其实二战时期各国海军现役舰炮的口径在8英寸(203毫米)至14英寸(356毫米)之间并非空白,除了德国海军采用的283毫米舰炮外,其他多国海军也有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大口径舰炮,只是数量型号相对较少罢了。下面就简单盘点一下:
英国皇家海军
英国海军在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陆续淘汰了伊丽莎白女王级之前的所有装备305毫米和343毫米舰炮的战列舰,到二战爆发时现役战列舰以装备381毫米舰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和R级为主,外加2艘装备406毫米舰炮的纳尔逊级,此外装备356毫米舰炮的英王乔治五世级也在战前和战时陆续服役。当时唯一装备343毫米舰炮的军舰是已经改为训练舰的“铁公爵”号,尚保留着3座双联装主炮共6门,不过“铁公爵”号在战争爆发之初就遭空袭坐沉,此后一直以宿舍船状态度过了整个二战,所以它的6门炮属于退役状态,英国海军还将部分203毫米至343毫米口径的舰炮转用为岸炮,它们也不能算现役舰炮,所以英国海军舰炮在上述口径区间内倒真是空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改为训练舰的“铁公爵”号,拆除了B、Y炮塔。
美国海军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海军的战列舰以1911年至1923年间建造的标准战列舰为主力,其中除3艘科罗拉多级之外全部采用356毫米舰炮,而后续建造的新型战列舰均为与科罗拉多级相当的406毫米舰炮。美国海军还保留了2艘装备12门Mk 7型50倍径305毫米舰炮的老式战列舰,即“怀俄明”和“阿肯色”号,前者主要作为训练舰使用,而后者则开赴一线,先后在诺曼底、法国南部、硫磺岛、冲绳岛等登陆作战中担任火力支援任务。除了2艘老战列舰外,美国海军为2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各装备了9门Mk 8型50倍径305毫米舰炮,Mk 8型是Mk 7型的减重简化版本,可以发射新型穿甲弹,2艘阿拉斯加级均投入了前线作战,因此美国海军在二战时至少有30门305毫米舰炮处于现役状态。
1944年4月开赴欧洲战场的“阿肯色”号战列舰,该舰是二战时美国海军唯一投入一线的305毫米炮战列舰。
1944-1945年间,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关岛”的前主炮群特写,该舰装备9门Mk 8型305毫米舰炮。
日本海军
二战日本海军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均在356毫米至460毫米之间,在203毫米至356毫米之间确为空白。不过,日本海军为了应对美国阿拉斯加级,于1940年计划建造2艘超甲巡,装备9门310毫米舰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超甲巡被取消建造,这款310毫米舰炮仅停留在设计阶段。
日本海军“超甲巡”模型,该舰计划安装9门50倍径310毫米舰炮。
法国海军
法国海军在二战爆发时除了2艘在建的黎塞留级战列舰(装备8门380毫米舰炮)外,其余5艘战列舰的舰炮口径均在356毫米以下,其中3艘普罗旺斯级各装备10门45倍径340毫米舰炮,2艘敦刻尔克级各装备8门50倍径330毫米舰炮。
法国海军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的330毫米舰炮正面特写。
意大利海军
意大利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对2艘加富尔公爵级和2艘安德烈亚·多利亚级战列舰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将其原有的13门305毫米舰炮削减为10门,并通过扩膛将其口径扩大到320毫米,从而提升了威力,而后续建造的4艘维内托级全部升级为381毫米舰炮。
现代化改装后的安德烈亚·多利亚级的320毫米舰炮是由305毫米舰炮扩膛而成。
德国海军
德国海军在二战前夕建造的3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和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均装备了283毫米舰炮,其中前者为52倍径的SK/C 28型舰炮,后者为54.5倍径SK/C 34型舰炮,尽管口径、弹重不及其他国家的大口径舰炮,但凭借长身管、高初速获得了较远的射程和不俗的威力。此外,2艘德意志级前无畏舰还装有老式的SKL/40型283毫米舰炮,两舰在战争初期及末期也参与了一线作战。
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装备的SK C/34型283毫米舰炮。
苏联海军
苏联海军在二战中保有3艘沙俄时期建造的甘古特级战列舰,各装备12门305毫米舰炮,分别在波罗的海和黑海执行火力支援任务,从未参加过真正的海战。
除了上述这些海军外,巴西、阿根廷也保有装备305毫米舰炮的旧式战列舰。
苏联海军“马拉”号战列舰,原为甘古特级“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装备12门305毫米舰炮。
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盘点可以看出,二战时期主要参战国海军的大口径舰炮普遍在356毫米以上,而203毫米至356毫米之间的舰炮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是旧式战舰沿用的旧式舰炮或由旧式舰炮扩膛而成,真正重新设计的仅有德国的两款283毫米舰炮、法国海军的330毫米舰炮和美国海军的Mk 8型305毫米舰炮,所以也就难怪给人留下空白之感,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值得奇怪,可以说是舰炮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受到某些政治因素的影响。
美国海军“阿拉斯加”号大型巡洋舰,其305毫米舰炮是针对日本海军的“超级巡洋舰”设定的。
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203毫米以上口径的舰炮基本上充当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大型巡洋舰的主炮,而在20世纪初叶,战列舰的标准主炮口径为305毫米(12英寸)。在一战前夕至一战结束,各海军强国的战列舰主炮口径迅速攀升,由12英寸级别提高至14英寸、15英寸乃至16英寸级别,甚至开发出18英寸级别的重炮。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将各国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上限确定为406毫米(16英寸)。在条约时代,日美英三大海军强国的战列舰主炮口径均在356毫米以上,而后续设计的新型战列舰均采用406毫米舰炮或更大口径舰炮(唯一的例外是英王乔治五世级),而德法意等国的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也都往15英寸级别看齐,由此可见在两次大战之间战列舰主炮的口径标准下限为356毫米。对于战列舰而言,其威力首先体现在主炮口径上,所以各国海军都将注意力集中在356毫米以上的大型舰炮,而不会将资源投入已被逐渐淘汰的356毫米以下口径的舰炮上。另一方面,同样是《华盛顿海军条约》又将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上限规定为203毫米,导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建造的巡洋舰绝大多数的主炮口径都不超过203毫米,于是乎在203毫米至356毫米之间的口径区间出现了相对的空白区。
上一篇:这张图有情侣头像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