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朱元璋北伐时敢置位处山西的扩廓帖木尔于不顾,扩廓铁木尔也果然不曾增援大都或阻截明军?
元朝,朱元璋,河南为什么朱元璋北伐时敢置位处山西的扩廓帖木尔于不顾,扩廓铁木尔也果然不曾增援大都或阻截明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朱元璋北伐时敢置位处山西的扩廓帖木尔于不顾,扩廓铁木尔也果然不曾增援大都或阻截明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我就不说《倚天屠龙记》了,我给大家描述一下,当时元朝的背景。你们就能知道,为什么朱元璋不去考虑扩廓帖木尔那十万大军了。还有,扩廓帖木尔,又名王保保。
当时元朝正处于内讧。当时元军内部正陷于混战,王保保犯了众怒,朝廷及李思齐、张思道等军阀都在攻打他。当明军前锋开进河南时,李、张二人才不得不与王保保停火,赶紧溜回了关中。但是朝廷军队还在围困王保保,根本不去支援河南,直到七月时,河南已被明军拿下,王保保大破朝廷军队,双方这才互相谅解,表示共抗明军。
就在北伐军进军大都的时候,皇帝命令四路出击,以阻止明军的攻势。可是只有朝廷方面的丞相也速听命,结果被明军前锋打败。王保保一看架势不对,便决定固守自己的山西老巢,不去支援大都。才致元都轻而易举的落入到朱元璋手上。
不管是元朝也好,还是明清,一旦到了危亡之际,外敌入侵,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团结一致,而是窝里斗。哪怕你不去打他们,他们都会自爆给你看。每个王朝皆是如此,气数尽了。看到这,不知道解决大家疑问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扩廓铁木尔不曾增援大都,实乃第二个张士诚也。元顺帝犹如陈友谅,大都好比鄱阳湖,朱元璋还是那个朱元璋。(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扩廓帖木儿就是王保保,在《倚天屠龙记》里面是赵敏的哥哥。其本人并非电视剧中的那么菜,在历史上是元末一名虎将,可以说是支撑元朝的最后一根紫禁梁。
朱元璋对王保保评价很高,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至于朱元璋北伐元大都,距离最近,兵马最强,的王保保因何不增员,还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讲,说白了都是元顺帝自己造下的恶果。
王保保生父赛因赤答忽就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组织乡兵,与妻舅察罕帖木儿并肩作战,镇压红巾军,49岁去世。作为将门虎子的王保保后来一直跟着舅舅察罕帖木儿混。
元末大将,能打的不多,王保保舅舅察罕帖木儿是个异类,特别能打。红巾军被其打的满地找牙,后来红巾军田丰、王士诚诈降,暗杀了察罕帖木儿,算是给后来的朱元璋做了个好事。老舅身亡,王保保成为部队首领,谁知道比老舅还能打。
王保保平定河南,驻兵汴梁、洛阳被封为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当时元朝能打的除了王保保以外,还有答失八都鲁父子的部队。为啥说朱元璋的命好,在朱元璋和陈友谅鄱阳湖大战的时候。王保保和答失八都鲁这两股强悍的元军自己咬起来了。当时元顺帝支持的是答失八都鲁父子,皇太子支持的是王保保,这两拨人天天打,最后王保保打赢了,被封为左丞相,后来皇太子欲效唐肃宗即位灵武故事而称帝,又遭王保保反对而作罢,所以王保保和和元顺帝、皇太子的关系都很差。
最不该得罪的人全得罪了,王保保在朝廷无法立足,便请求南还视师,元顺帝下诏封王保保为河南王,调度天下兵马"肃清江淮"。当时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已经成了气候。元顺帝让王保保出兵剿灭朱元璋,王保保以时机不成熟婉拒。元顺帝以为王保保有异志,罢其官职,派陕西四路元军大局讨伐王保保。王保保兵败退入山西。
就在王保保和陕西四路元军大战的时候,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北伐元朝大都(北京),元顺帝悔悟,恢复王保保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的官爵,急命其带兵勤王。就在这紧要关头,王保保幕府为此却争论不休,一拨人说立即发兵勤王,另一波说要养寇自重,座山观虎。还没有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元顺帝及皇太子就弃大都而北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信大家对于《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哥哥王保保有所印象,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元朝名将扩廓帖木尔,汉名就叫王保保,朱元璋称誉其为”天下奇男子“。金庸大师在书中将其塑造成一个无用的配角,但在真实的历史上,王保保是元朝最后的支柱,元朝灭亡后担负起了复兴重任,反倒是令天下男人魂牵梦萦的郡主赵敏是金庸大师杜撰出来的人物形象(梦想娶赵敏的人就死了这条心吧).1367年十月,朱元璋发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将矛头对准了元朝,在此之前,他已经平定了江南,并在应天即位为吴王。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挥师北伐,一路势路破竹,先克山东,后定河南,兵锋直指元朝大都。而此时的王保保率领十余万大军驻守在山西平阳,却直到徐达率大军攻占大都,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前来勤王,不禁令人奇怪他究竟在干什么呢?王保保也有他自己的烦恼,他出身将门,被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在战争中逐渐成长为一代名将,他率领的军队也成为元朝政府依赖的重要军事力量之一。可王保保除了打仗厉害之外,对于搞政治斗争也非常感兴趣,他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勾结,与元顺帝支持的另一支元朝军队首领孛罗帖木儿互相掐了起来,为此得罪了元顺帝。皇太子逃出大都后想效法唐肃宗自立为帝,又遭到王保保的坚决反对,皇太子也因此痛恨他。两头不落好的王保保被元顺帝封为河南王,调度天下兵马,肃清江淮,可王保保拿着鸡毛当令箭,想要吞并关中四军阀李思齐,张良弼等人的军队,结果逼得四军阀结成”反保联盟“(自命名,非史书所载),元顺帝一怒之下将王保保削爵,令天下兵马共同讨伐,王保保只好率军退守山西平阳。不久之后,徐达、常遇春率大军渡过黄河,直逼大都。元顺帝顿时幡然醒悟,恢复王保保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的官爵,又急令其勤王,可接到诏令之后,王保保的幕僚们却发生了争论,主战者与静观其变者分成两派,争论不休。还没等商讨出结果,元顺帝与老婆孩子就弃城北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大都陷落,元朝灭亡。
上一篇:在日本的哪些地方看枫叶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