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互联网即将步入OMO模式,你怎么看?
线上,媒体,用户互联网即将步入OMO模式,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互联网即将步入OMO模式,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去线下开店似乎正成为潮水的方向。
刚刚拿到C+轮融资的“一条”,宣布未来两年要开100家线下店。掐指一算,距“一条”承诺的第一家线下店开业,只剩3个月。
还有那个让很多人垂涎三尺的“日食记”,在尝试推出帆布包、手机壳、台历等周边后,今年希望能开一个线下体验店。
美食生活品牌“日日煮”则先行一步,去年底,在最有上海腔调的淮海路开出第一家线下体验店。
一个多月后,在2018新榜大会的舞台上,“日日煮”创始人Norma在上千位同行面前描述了她的期待:2018年日日煮的“生活方式体验中心”计划进驻10个城市,“三月份进入广州,四月份进入武汉……”
说起来,作为新媒体线下化的先驱,“同道大叔”的星座咖啡馆已经在东方明珠塔下营业一年多了。
还有更多由内容创业者主导的奶茶店、书店、宠物店和各种快闪店……正在从虚拟走向现实。
当零星的尝试变成接二连三的探索,“新媒体线下化”或“新媒体+新零售”这样的词汇,就不再只是从业者凭空制造的概念,而是代表了一种包含更大可能性的趋势。
对这一趋势更好的概括可能是OMO,Online-Merge-Offline,即线上与线下融合。(难道不是听起来更洋气?)
去年底,当张一鸣喊出“千人百万粉计划”的时候,太平洋彼岸的《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 )刊出李开复在 The World in 2018 特辑的专栏文章:OMO将引发中国经济新风暴。
为什么要去?分享几个观点。
1. 线上容易遭遇巨头夹击,线下空间更大。任何线上模式都容易被巨头以资本力量迅速吞噬,仅以内容带来的流量作为护城河,轻盈而单薄,线下探索和电商一样,看似更重的商业模式,也意味着更宽阔的护城河。
2. 线上精准流量越来越贵,线下反而有可能反哺线上。以公众号为例,一个粉丝涨到好几块不算啥,随着阅读量下滑,如今一个点击也值好几块。
国内某知名财经大号,二条几万的阅读,几十万元的广告费,依然有人愿意投。折算下来,一个点击的单价直逼10元。这在过去不可想象。
在走向线下的同时,线下流量还能线上化。徐沪生就说过自己的看法:“传统零售,假如有1000人到店里,200个人下单已经转化率非常高了,剩下那800人基本和你没关系了。而新零售可以想方设法的将线下用户导到线上,比如他们可以下载App,关注微信,变为未来的潜在用户。”
3. 人与人的面对面交互和现场体验。把一次点击转化成一次消费,需要一个场景式的体验空间,让品牌和用户建立起“触手可及”的关系。
比如,“一条”和“日日煮”都提倡生活方式,线下门店能让粉丝和用户有更直接的体验,毕竟,看再漂亮的视频也不及一次亲身体验。
4. 新媒体线上口碑积累的品牌势能。OMO里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Online部分,即依靠内容积累起的线上声量和追随者,相比白手起家,“同道大叔”的咖啡店和“日食记”的餐馆,显然自带光环。
5. 线上电商实践积累的经验。这是通过低成本验证过的商业模式,市场需求在哪?用户喜欢什么?线上持续积累的用户和产品数据,成为新媒体品牌敢于走到线下最宝贵的资本。
全世界只有1%的人关注了“隔壁夏叔”的尚可网!你,就是那个最有趣的。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上一篇:学硕和专硕有什么区别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