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药物性耳聋的预防必须通过基因检测吗?
基因,糖苷,药物性药物性耳聋的预防必须通过基因检测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药物性耳聋的预防必须通过基因检测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耳赵问答20180116)大约60%以上的耳聋究其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报道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单独耳聋没有其它合并疾病)基因位点有130个。出生即为耳聋的称为先天性耳聋,出生时听力正常,由后天因素导致耳聋称为后天性耳聋,这两类耳聋中都可能会与耳聋基因有关。后天性耳聋中,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与药物性耳聋有关。携带这种基因的人群,在使用了小剂量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后就可能会出现耳聋,少数情况甚至会出现“一针致聋”。
药物性耳聋的发病如果是双侧、重度到极重度耳聋者,听力损失常难以恢复。,对新生儿进行线粒体12S rRNA检测,能够在早期发现有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对这些人群做好终生预防和用药指导教育,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这样可以降低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率,减少听障人群的人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何为药物性耳聋?
药物性耳聋性是我们常说的“一针致聋”,指的是使用耳毒性药物后导致听力下降的情况。许多药物使用后容易造成的耳鸣、耳痛、听力减退等不良反应,比如抗疟疾药物奎宁、非甾体消炎药阿司匹林、抗肿瘤药物顺铂、利尿药速尿、氨基糖苷类药物等,多数可以在停药之后逐渐消失,听力也可慢慢地恢复。很多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出现和剂量直接相关。所以在大剂量,长期应用时应该多加注意。
药物性耳聋的机理:
这里说的药物主要是指氨基糖苷类药物,该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等等,大剂量的使用这些药物后容易造成耳聋的发生,但还有一部分人即使正常计量的药物,也会出现耳聋的症状,并且是永久性,不可恢复的。这部分人主要是线粒体基因12S rRNA突变所致,该基因变异本身不会导致耳聋,但携带该基因变异的人对糖苷类药物具有超敏性,小剂量的药物也会导致耳聋,故名"一针致聋"。
大约有20-30%的药物性耳聋与其相关。《千手观音》中的18个人就是因为儿童期发烧使用了抗生素类药物所致。
药物性耳聋的遗传与预防:
1.12S rRNA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中,遵循母系遗传,因此如果母亲携带该基因的变异,那么后代不论男女均携带该基因变异,对糖苷类药物敏感,如果是父亲携带该基因变异,那么后代均不携带该基因的变异,因此你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进行判断是否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同时在就医时要跟医生说明情况。
2.基因检测可以知道是否携带致聋基因,一方面避免自己盲目用药导致耳聋,另一方面在生育小孩时可以提早预防。及早预防,及早采取措施,避免患儿语前聋,影响孩子说话能力。
3.除了一针致聋外,还有一巴掌致聋(有兴趣的可以留言讨论,这里不赘述)等等,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提早预防,避免患病儿童的出生,或者提早干预,避免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孩子一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我是醉意流年267,欢迎一起讨论遗传那些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许很多人记得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节目,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参加舞蹈表演的21位聋哑演员中,有18位是由于两岁左右发烧时使用抗菌药导致的“药物性耳聋”,即所谓的“一针致聋”。近三年来北京市共检测了近70万人,发现1569名先天性聋儿,3556名药物性耳聋敏感儿。我国的耳聋基因携带人群非常庞大,这些耳聋基因携带者又大多表现听力正常,但在特定条件下就会发病造成听力残疾或者在下一代人身上发病。这些都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佳学基因介绍,“一针致聋”多源于患者本身携带有线粒体基因A1555G的突变。其家族必定是一个以母系遗传为特点的、多人的突变携带群,没有接触耳毒性药物的携带者多为正常。
佳学基因耳聋基因筛查不仅可以及早发现遗传性聋儿,及早采取干预和康复措施,有效避免语前聋,而且能够发现潜在的药物性耳聋患儿,在第一时间发现和预警携带药物性耳聋敏感基因的个体,为携带者及其家人提供明确的用药指导,避免后天错误用药导致的耳聋风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