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内为何鲜有音乐剧?
音乐剧,中文版,本土化国内为何鲜有音乐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引进音乐剧《狮子王》海报
“本土化”的关键,不是把A变成B,而是把A变成另一种A。中文版音乐剧的本质还是音乐剧。在做本土化之前,我们不该忘了先学习什么是音乐剧,学习一切创作的要义和最基础的概念。
其次是要懂得“适应”。就像人去到陌生的地域会有水土不服,西方的艺术形式来到东方的土地也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就需要创作者懂得适应不同的环境。比如,国内演员在舞蹈方面普遍比较薄弱,当一部不可避免需要跳舞的音乐剧在制作的时候,编舞者就应该试着去适应当下的环境,找到一种可以和谐相处的方式,而非强求或抱怨。
最后,也是最值得体味一番的,便是“转化”。它不仅仅是针对中文版音乐剧说的,更是对未来原创音乐剧的提醒。今年三月,台湾久演不衰的经典原创音乐剧《隔壁亲家》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作品在方言的运用方面给了我们不少启发。该剧大部分的对白和唱词都是闽南语,对上海观众而言虽不熟悉,但方言却营造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本土语境”。
我常常问自己,什么才是真正能引起本地观众共鸣的东西?几句为了搞笑而说的方言?或是一段评弹?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种观众所熟悉的“本土语境”,发掘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连接。就像上海本土摇滚乐团的一首歌中唱到“我的好兄弟,侬要会做人”的时候,上海观众自然会流露出更多更复杂的情感。因为这句“侬要会做人”伴随了多少人的成长之路。而当我们看到《隔壁亲家》中的父亲感叹自己生了三个女儿是命运不公的时候,我们不认同,却会忽而觉得自己和舞台上的一切都有了更密切的关联。所以回到之前的问题,观众是否真的需要本土化的音乐剧?未必。但在音乐剧本土化的过程中,转化的力量却能赋予一部作品与本地观众之间更多的情感纽系。
本土化和中文版,我们过去把它们等同看待,却看不清它们彼此相照应的互生关系。本土化是中文版不至落寞的基础,而中文版也是本土化赖以存续的抓手,它们各自的使命合成了当前中国音乐剧发展的一道重要议题。如何处理这道议题?需要更多人的参与与智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