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52%的内蒙古人都来自山西,当年的山西人为何走西口?
山西,西口,山西人52%的内蒙古人都来自山西,当年的山西人为何走西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2%的内蒙古人都来自山西,当年的山西人为何走西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数字不准确。内蒙古的人口比例大致,东北人(黑吉辽)最多(这里边主要是河北人,山东人),然后是,晋、冀,陕,甘,宁。
不能说呼市、包头山西人多就说内蒙古人都来自山西人。
大家记住,1949年,呼市(归绥市)不过15万人,包头也不足10万人。而赤峰,通辽,呼伦贝市等东部地区100多万人(以鲁,冀及蒙古族人口居多)。
解放后,全国建包头(包钢),从鞍山,河北,京津等地搬来十几万人,远超山西人。
后,知青时代,上百万北京,黑龙江,天律,上海及河北人再入内蒙古。
如今,呼市人口310万,包头285万,鄂尔多斯180万人(陕西人居多),巴彦淖尔180万人(冀,陕,甘,超山西人)。
如今,东部赤峰人430万人(大多热河河北人,山东人),呼伦贝尔市300多万人(鲁,黑,冀人多。)通辽市200多万人(蒙古族与辽宁,吉林人多。
如此算来,118万平方公里、2500万人中,山西人最多六分之一。
因此,说52%的内蒙古人都来自山西是极不准确(说呼、包二市也许对)。
乌兰察布市280万人,也是河北张家口人与山西人差不多,这里是史上察哈尔省,省会在张家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应该从两方面考虑:
01 先说当年的山西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会有大量人口外逃求生?
关中历来是人口比较多,山西北部地区地少人多,灾害频繁,自然环境恶劣,到了清朝末年这一问题更是突出,可以说这个地方根本就养不活这么多人,那时候又不像现在这样精准扶贫直接给整体异地搬迁了。那时候的人实在没有办法,没人们只能背井离乡,走口外闯一闯,为自己找一条活路。
02 再说说内蒙古有哪些地方能够吸引山西人走西口,为什么不是别的地方?
1、明清时期有大批晋商活动在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并且大部分创业有成,他们的宣传和带动让无路可走的饥民选择这个有成功榜样的地方求活。
2、内蒙古西部还是游牧状态,定居的城市都很小。可以说地广人稀,可以轻易获得土地,凭着山西人的勤劳,哪怕是吃着草根果腹,也能获得一块土地。
3、内蒙古西部大部分是著名的河套区域,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但是地理条件好也没用,游牧民族不会种地,这块大肥肉在当时可是吸引了太多的没有了退路的饥民。
4、清政府虽然施行蒙汉隔离的限制政策,但是,当内地发生灾荒时,蒙古又是疏散灾民的一个好去处,因此可以说对于灾民走西口去内蒙古,官方是默许的,并且设置了许多规范。
我本人是内蒙东部的,祖上是辽宁朝阳一带的,据说我爷爷刚刚会走路,就跟着大人逃荒到了现在地方,一副扁担两个框就是全部家当了。而那时候这地方一个村子只有几户人家,地广人稀,祖辈们靠着勤劳在这里安家,而且邻居也有山东闯关东过来的。由此想想也知道当时走西口的艰难,走西口可谓是一部辛酸史,希望无论祖上是哪里的人,都能够安居乐业,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大内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山西人的走西口和山东人的闯关东、广东人的下南洋是明清时期,中国民间自发形成了三次人口大迁移。
现在看来这是三场商机无限的大冒险,然而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背后却是一把道不尽的辛酸泪啊
山西人把大同东边的张家口为“东口”,西边右玉县的杀虎口为“西口”,走西口指的就是出杀虎口进入内蒙古草原这条路。走西口的历史可以最追溯到明朝初年,为防御北元残余势力的南下入侵,明朝在北方长城修建了九个边防要塞,驻扎了80万大军。
80万大军的后勤对于当时的明朝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于是明朝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叫做:仓钞换盐引”
简单的说就是把后勤外包给民间,谁往边关运了粮食,谁就能拿这政府给的盐引去江南换盐贩卖。山西人借助地利之便,兼顾粮商与盐商与一身,很快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为了后人走西口打下基础。
清朝时,走西口的规模达到了高峰只不过他们不再是风光的往前线运粮食,而是为了生存。人的矛盾又以西北最为尖锐,为了给老百姓找口饭吃,清朝政府只能引导他们去内蒙开垦荒地,又加上蒙古的王公贵族贪恋地租,双方就促成这场人口大迁移。
当时有一句话叫:宁闯十回关东,不走一次西口。东北有山有水有树林,除了冷点至少饿不到肚子。
可是走西口就不一样了,杀虎口是必经之地,也是匪患最为猖狂的地方。当地有民谣: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
从源头上说,无论是走西口还是闯关东,都是老百姓在讨生活为了生存,类似于现在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农耕文明的模式下,一旦耕地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就只能想其他的办法。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百姓们开始外出。其实除了闯关东和走西口,还有一个大的人口迁移行动,那就是下南洋,其中福建人居多。按照当时的说法,闵人以海为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的说一下,52%这个主要是说内蒙西部:乌盟,呼和浩特,包头,伊盟个别区域这四个地方,巴盟和伊盟主要为陕西甘肃宁夏人后代居多,并不是整个内蒙区域52%都是山西人后代。细说起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乌盟一带的山西人主要是大同及周边过去的,也就是说以山西北部人为主,主要人群就是农民,乌盟有个地方例外:丰镇,这里基本上都是山西中部人的后代,过去叫隆盛庄是因商而聚后期形成的。呼包二市的山西人主要是晋中忻州太原过去的,山西中部为主,先商人过去后农民跟去开发土地留居。为什么走西口除了贸易的因素,看看山西的地理图就一目了然,人多山多平地田少,平时勉强温饱,稍微风不调雨不顺就成灾年,所以山西人出晋商也是无路可走逼出来的,潮汕人闽商徽商也是同理。山西人最早走西口并不是农民是商人,其实走的是三口,西口(西口也分有俩路,杀胡口一路黄河一路) ,北口,东口。西口北口有商有农,东口是纯商无农,主要是寿阳人榆次人盂县人(被祁县太谷平遥人挤出西路俄蒙线贸易所以走了锡盟海拉尔俄罗斯东路)。山西人走西口带来了俩座城市的繁荣和发达,呼和浩特和包头,留下了共同的语言,风俗,饮食等等,至今流传不息。
上一篇:霹雳布袋戏里有哪些美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